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ùn/Shyun Syun

【源】 楚公族之后有氏(19,21)。

猜你喜欢

  • 禹迹 (跡) 山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趾”。寺名大佛寺,明嘉靖重建。摩岩石刻立大佛一尊,高17.5米,为唐代

  • 勐董镇

    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南部、勐董坝子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60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勐董,人口9500。为中缅边民互市点。傣语“勐”为地方,“董”为集中,意即“集中的地方”。清为勐董土千总驻地。1937—1945年沧源设治局驻此。1945年置勐董镇。1952年

  • 送故迎新

    原指某地送走旧官,又迎来新官。王嘉字公仲,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哀帝时任御史大夫,后为丞相。王嘉为人刚直严毅,威望很高,哀帝很敬重他。汉哀帝初即位,想要匡正成帝时政治上的弊病,在政治措施上变动很多。王嘉上疏劝谏说:孝文帝时,二千石俸禄以上的官员都能安

  • 探头舒脑

    见“探头探脑”。高和《越轨诉讼》:“门口不时有人~地朝里看,女行长依然不管不顾,喋喋不休地喧嚣吵闹,逼得牛王强直想发火。” 【检索探头舒脑 ==>】 古籍全文检索:探头舒脑     全站站内检索:探头舒脑

  • 浚 (濬) 源山

    在今江西婺源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浚源山 “在县西南百里,高二百十仞。亦名游山。接乐平及浮梁县界。有浚源水,溉田三十余顷,南流合杭溪水,入乐平界”。

  • 东里

    读音:dōng lǐ郑子产居东里,支庶亦以为氏。(见《世本》)禹时有处士东里槐。(见《路史》)郑大夫产居东里,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

  •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在重庆市东部,东邻湖北省。面积 3013 平方千米。人口51.2万。辖12镇、20乡。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南宾镇。三峡库区在县境淹没10.2平方千米,其中淹没耕地 8509 亩,人口 8449 人。因境内有石潼关和砫蒲关而得名(见《明史土司列传》)。南宋景定中设立石砫安抚司,石砫之名始此。

  • 清紀年 干支丙子 公元1816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清 ⑦愛新覺羅顒琰 北京 仁宗 睿 1 嘉慶21年   月 曆 表 6529—384—2384751 月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2 3 4 5 6 日 1  公曆1月

  • 翟魏

    十六国时期丁零翟氏所建政权。东晋咸和五年(330),翟斌率一支中山丁零人投归后赵石勒,被封为句町王。后转附鲜卑慕容氏前燕。咸安元年(371),氐族苻氏前秦灭前燕后第二年,强迁其部于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命其为卫军从事中郎将。太元八年(383),乘苻坚败于淝水之机,在新安首举反秦义旗,攻城斩将,势力日盛。并与鲜卑慕容垂合兵攻洛阳。次年,被建立后燕之慕容垂所杀。其侄翟真率部走邯郸,后南下邺城,欲与

  • 官职莫贪财

    【介绍】:王梵志作。诗劝人为官莫贪财,否则,贪得无厌,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一朝囹圄里,方始忆清贫”,可谓是对贪官污吏的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