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御史中丞
官名,汉置,为侍御史之长官,西汉时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东汉时领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劾奏。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者劾奏(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马援传》:“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
官名,汉置,为侍御史之长官,西汉时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东汉时领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事,有违失者劾奏。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者劾奏(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马援传》:“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
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水经漾水注》: “汉水又西南,径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 《资治通鉴》: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515),任太洪 “袭破东洛、除口二戍”。除口戍即此。 除,又作蒢。在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宁州刺史
官署名。明朝永乐元年(1403)始置。设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并置吏、户、礼、兵、刑、工六曹清吏司,各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及照磨、检校、司狱等。品秩同于六部,职掌略同于布政司。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
①北魏均田制土地类别。非桑之土,授给麻田。北魏均田制规定,诸麻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北齐规定,土不宜桑者,给麻田,如桑田法,即不在还受之限。②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与荥阳市间。《资治通鉴》: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
【介绍】: 元蒙古弘吉剌氏。纳陈子。世祖时袭万户。至元二十四年,从帝讨叛王乃颜,以功封济宁郡王。次年,与玉速帖木儿等讨叛王哈丹秃鲁干,歼其众,赐名按答儿秃那颜。 【帖木儿作品 ==>】
【介绍】: 西汉清河人,字少子。从江博士学《穀梁春秋》,为博士。后任青州刺史,又从尹更始受《左氏》。与翟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方进知之,遣门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常知方进之宗让己,遂为至友。方进任京兆尹时,镇压豪强,京师畏之。胡常曾遗书
指在行军中以增灶的办法来迷惑敌人,并用以形容所处的条件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虞翊,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县)人。安帝时,西羌反,邓太后以虞翊为武郡(今甘肃成县)太守,备羌胡。他在赴任途中,遇到羌胡拦截,这时他先是扬言须得朝廷再派援军才能赴任,使敌人分散抢掠各地。而他又命令士兵昼夜兼程赶赴武郡,并命他们每天增建军灶一倍;到任后,又多方设计歼敌,终于将羌胡叛乱平定。当时有人问他:“过去孙膑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晉朝 ②司馬衷 洛陽 惠 10 3元康3年 鮮卑 ③拓跋綽 盛樂 7年 卒 鐵弗匈奴 ①誥升爰 朔方 22年 仇池氐 ①楊茂搜 成縣西 25年 甘肅 慕容鮮卑 ①慕容廆 9年
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站)往南,经东胜至陕西省神木。北连京包铁路,东接神朔铁路。1986—1988年为开发东胜—神府煤田而建。长204千米。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间运煤干线。
百六: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为“百六”。阳九:初入元一百零六岁之中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汉书.律历志上》:“《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章炳麟《变法箴言》:“若夫后王之政,未遭百六阳九,而于今
【生卒】:?—1411明陕西武功人,字子高。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左通政、大理卿。永乐元年为刑部左侍郎,辅导皇太子。为汉王高煦所谮,下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