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原文
    ①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表惫之气。
    ②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惑,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来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方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③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④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 mǐn miǎn:努力。 ②梭:悔改之意。  ③沛然:盛大的样子。④驰骤:比喻用力地追。

译文
    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在儋耳,他住的是用茅草、竹子修的房屋,每天吃的是苦菜和芋头,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子瞻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史地著作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的那种衰弱疲惫的精神状态。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清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监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虽然是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
    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曾经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格,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到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又跟着写了一些和诗。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猜你喜欢

  • 不剌哇国

    一般认为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之布腊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不剌哇,与木骨都束接壤。自锡兰山别罗里南行,二十一昼夜可至。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凡四入贡,并与木骨都束偕。郑和亦两使其国。宣德五年,和复往使。”

  • 杨循吉(1458--1546)生。

    字君谦,吴县人。成化甲辰进士,除礼部主事,以病乞归。有《松筹堂集》十二卷。《吴都文粹续集》卷四三《明礼曹郎杨君自撰生圹碑》:“君姓杨氏,名循吉,字君谦,于望弘农郡周宣王子、杨侯之后,汉太尉震之远裔也。……君少习《易》,弱冠登科。又七年,宪祖御天,成化甲辰科

  • 读音:Duō【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世。唐有咄火仙。”未详其源。

  • 索海

    【生卒】:?——1645姓瓜尔佳。满洲镶黄旗人。费英东第六子。袭总兵官。历官至刑部承政。皇太极时期从征索伦部,克雅克萨等城。攻挂喇尔等屯有功。破明军于松山。后坐事削职。顺治二年(1645)以副都统职从征四川,卒于军。【生卒】:?—1645清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天聪五年授刑部承政,官至副都统。从攻锦州、索伦部、松山。顺治二年从攻四川,卒于军。

  • 紫阳山

    ①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三里。《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紫阳山 “在府南三里,高百九十仞。《府志》 云,宋婺源朱松游而乐之,后寓闽中,常以紫阳书堂刻其印章。其子熹,亦以紫阳名其堂,亦不忘也”。南宋淳祐间,郡守韩补为朱熹建紫阳书院于此。 ②在今湖南隆回县西十里紫河

  • 乞力徐

    【生卒】:?—721唐时吐蕃大臣。中宗神龙元年,任吐蕃赞普大论,颇受弃隶缩赞信任,时常主持集会和会盟,协理政务,征收赋税。

  • 金玉音

    《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中有“毋金玉尔音”之句,意为不要太珍惜你的音讯。后以“金玉音”喻指优美的音乐或文学作品。唐.权德舆《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不觉斐然走笔代书聊书还答》:“复有金玉音,焕如龙凤章。”

  • 鸿门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七里,附近有鸿门堡。《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历史上有名的 “鸿门宴”。 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东鸿门堡村。东接戏水,南靠高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甲子 公元前717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林 洛邑  桓王  3   魯 息姑 曲阜  隱公  6   齊 祿父 營丘  釐公  14   晉 光 絳  哀侯  元  鄂侯子 秦    文公  49   楚 通 丹陽  武王  24   宋 與夷 商丘

  • 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敉行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