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
【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
《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世。唐有咄火仙。”未详其源。
【源】 同“吐”,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242)。【人】 咄归,汉时人,见《二十五史人名索引》(444)。
《姓氏考略》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称: “汉有咄归。隋有咄吉世。唐有咄火仙。”未详其源。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封齐合傅胡害为贳侯,元鼎元年(前116)改为县,治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属巨鹿郡。刘玄更始二年(24),刘秀攻取贳县,即此。东汉废。 【检索贳县 ==>】 古籍全文检索:贳县 全站站内检索:贳县
【生卒】:1832——1911 字子贞。蒙古族。同治时参加都兴阿部清军。累官至佐领。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服毒自杀。 【文蔚作品 ==>】
《旧唐书》本传:“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
故昌邑悖德,孝宣聿兴,海西乱政,简文升历,并拓绪开基,绍隆宝命,理验前经,事昭往策。
清江苏扬州人,字民牧。工画山水。又好蓄驴,画驴成神品,称施驴儿。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贺州置,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即今贺县治。古旧县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贺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街。明、清属平乐府。1952年迁治八步镇。1997年撤销,改设贺州市。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五里义院口乡。长城隘口之一。《明史地理志》 永平府抚宁县:“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明于此设守备,清改置把总。
在河北省威县中部。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章台,人口1450。原有高台,名漳台,明初移民建村台上,得名漳台,后改章台。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棉花、玉米、谷子、小麦。有冷冻厂。106国道经此。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饮马河镇。《清史稿·地理志》:吉长铁路“站四:饮马河、卡伦、长春、头道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