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昜川
即傅阳川。《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历陵县: “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为傅浅原。”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昜” 古 “陽 (阳)”字。
古水名。“昜”古“陽(阳)”字。“傅”或作“敷”;作“博”乃传写之误。《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又作“敷浅水”(《太平寰宇记》)。源出今江西省德安县西北,东南流过县南,注入鄱阳湖。
即傅阳川。《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历陵县: “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为傅浅原。”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昜” 古 “陽 (阳)”字。
古水名。“昜”古“陽(阳)”字。“傅”或作“敷”;作“博”乃传写之误。《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又作“敷浅水”(《太平寰宇记》)。源出今江西省德安县西北,东南流过县南,注入鄱阳湖。
亦作万县。北周天和元年(566)改巴渠县置,为万世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隋开皇三年(583)属开州,大业三年(607)属万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属开州。二年(619)移治今开县东北温泉镇北县坝。贞观二十三年(649)改为万岁县。 古县名。北周置,治今重庆市开县东北。为万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字季林。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后隐居石狮岭,足不入城市。所作诗,甚为王夫之所称。有《涉园草》。
①东晋义熙七年(411)分徐州淮北地置。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箕屋山、沂山、蒙山及江苏沛县以南,河南商丘以东,安徽太和、蒙城、泗县及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南朝宋永初二年(421)改名徐州。②南朝齐改徐州置。治燕县(今安徽凤阳县东北)。辖境约当今安徽淮河以南
契丹人使用的一种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据宋人方勺《泊宅编》记:契丹“与中原为敌国。兵马略集,便有百万,多作大舟,安四轮陆行,以载辎重,遇塘水、黄河,则脱轮以度人马。”(卷10),不仅作战,亦日常用。出使契丹的张舜民曾记:“过卢沟河,伴使云:‘恐乘轿危,莫若车渡极安,且可速济。’南人不晓其法。”(《契丹国志》卷25)。
又作欠州、欠欠州、谦谦州。元置,属岭北行中书省。在今俄罗斯图瓦自治共和国乌鲁克穆河与克穆齐克河合流处之南的鄂依玛克古城。《元史地理志》 谦州: “亦以河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东南,谦河西南,唐麓岭之北。居民数千家,悉蒙古、回纥人。有工匠数百,盖国初
清代一种私铸薄恶铜钱。多杂质,色灰暗。 【检索灰板 ==>】 古籍全文检索:灰板 全站站内检索:灰板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卫生。道光二十年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咸丰十年以病免。喜论兵事。工诗文、善书法。有《枫南山馆遗集》、《维摩室随笔》。 【庄受祺作品 ==>】
朝 代 支配者 今本竹書 外紀通誌 經世通考 翦伯贊 董作賓 張汝舟 陳夢家 丁 山 吳其昌 陸、林 周 武 王 2 周 昭 王 4 4 4 4 周 成 王 15 周 康 王 19 19 西周諸侯年表(陸、林考訂) 國 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一作沃沙城。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提尤别北瓦赫什河附近。唐置高附都督府治此。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卷1: “镬沙国,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七里。” 又作沃沙城。在今塔吉克斯坦西南部库尔干秋别北瓦赫什河附近。唐时为高附都督府驻地。
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二十里。《诗经·邶风 ·泉水》: “饮饯于祢。” 即此。一名大祢沟。又名冤水,汉冤句县以此名。今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