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事
官名。宋、辽、元各朝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简称“知府”。详“知府”。
官名。宋置,为府的最高长官。《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也简称知府,虽非正式官名,也为一府的长官。到明朝,知府则成为正式官名,为府的长官,掌一府之政。见《明史·职官四·府》。清沿明制。
官名。宋、辽、元各朝地方行政机构府之长官,简称“知府”。详“知府”。
官名。宋置,为府的最高长官。《宋史·职官七·府州军监》:“诸府置知府事一人。”也简称知府,虽非正式官名,也为一府的长官。到明朝,知府则成为正式官名,为府的长官,掌一府之政。见《明史·职官四·府》。清沿明制。
又译也迷里、叶密里。河名、地区名。即今新疆额敏河地。辽耶律大石西迁途中驻此,建城于河旁,以为城名,故址在今额敏县东、河南岸。成吉思汗以其地封授窝阔台(太宗)。窝阔台即大汗位后,以长子贵由(定宗)承袭封地。宪宗二年(1252年),贵由幼子禾忽仍守叶密立,并分其地以授
《野有死麕》,今在《诗召南》之中。诗咏婚姻之事,《诗序》以为“恶无礼”。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所考,今文家以为此诗为东迁后西都畿内人刺男女婚姻失节而作。《韩诗》曰:“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冠昏之节,《野麕》之刺兴焉。”按《旧唐书礼仪志》云:“平王东迁
怀疑这个,又怀疑那个。形容神经过敏,疑虑重重。明.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说岳全传》六一回:“邪正请从心内判,疑神疑鬼莫疑人。”《玉佛缘》一回:“周氏夫人疑神疑鬼,招了好些女巫和尚,烧纸钱,拜延寿忏
de Semedo(1585-1658) 明末来华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人。万历四十一年来南京学习汉文,取名谢务禄。四十四年,沈奏请禁教时被押送澳门。越四年改名曾德昭,至浙江、江西、江苏、陕西等地传教。天启五年至西安考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崇祯十年自澳门起程赴罗马参加耶稣会代表会议。十七年,再度来华,任在华耶稣会会长。卒于广州。著有《字考》,《中国通史》。
在今山西岢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于坑保隘“在州西北八十里,路通保德州”。
赋篇名。汉扬雄反屈原《离骚》之意而用之,作《反离骚》,认为屈原的遭遇不是命运所致,不必怨愤投江而死。见《汉书·扬雄传》。后借指不含怨刺的作品。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八七:“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官名。①宋朝军职。充当皇帝近卫的班直诸班,设都知、副都知和押班作统兵官。有散直左班都知、内殿直左第一班副都知等名目。②宋朝内侍官。为宦官最高职事。入内内侍者设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内侍省设左班和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等。③宋朝教坊之歌师。宋教坊有使、副使、大小都知。④ 清初尚宝、惜薪二司之主官。掌理本司所属事务。下设左、右参知各一人佐之。后俱载。官名。宋朝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皆设都都知、都知
【介绍】:贾岛作。董武,时官太子司经局正字,常州(今属江苏)人。岛有《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姚合亦有《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省》诗。诗中“毗陵客”即指董武,时在常州省亲,常州本毗陵郡,故云。诗写慵懒无聊的闲居生活,抒发绵渺婉曲的思友情怀。颈联“孤鸿来半夜,积雪在诸峰”,意象清冷,构思奇特,清人李怀民许为“风骨高骞”、“独绝千古”(《中晚唐诗主客图》)之名句,诚不为过。
主谓 奇特的香气迎面吹来。《封神演义》54回:“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不觉动了欲心。”△褒义。用于描写浓郁的香气。
【生卒】:?—1467明镇江府丹阳人,字仲威。永乐间举人。初授山东沂州同知,屡迁户部员外郎、山东参政。正统间,也先挟英宗至大同城下,与霍瑄等出城叩马号泣。后以石亨荐,累官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