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西都畿内之人作《野有死麕》,咏婚姻之事。

周西都畿内之人作《野有死麕》,咏婚姻之事。

《野有死麕》,今在《诗·召南》之中。诗咏婚姻之事,《诗序》以为“恶无礼”。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所考,今文家以为此诗为东迁后西都畿内人刺男女婚姻失节而作。《韩诗》曰:“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冠昏之节,《野麕》之刺兴焉。”按《旧唐书·礼仪志》云:“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冠昏之节,《野麕》之刺兴焉。”《旧唐书》作者刘昫是唐末人,所用为《韩诗》义。魏源《诗古微》云:“《昏礼》束帛俪皮以为聘币。今以死麕不中礼之皮,而加以茅束苟简之赠,郑子皙之强委禽乎? 春女悲,秋士怨,感其物化也。相感而动流荡之思,则末俗失昏冠之节矣……三家诗以《甘棠》《野有死麕》《何彼秾矣》皆东周之诗。而二《南》乐章各十一篇,篇相配应,独此三章多出十一章之外,与《周南》不相配应,又不入于《王风》,则知皆东周时所采西都畿内之风也。”魏氏又云:“此东周时所采西都畿内之风也。周初雒邑与宗周通,为邦畿千里。平王东迁后,秦文公破戎,收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及惠王,尚与麕公以酒泉。是西畿地东迁百余年尚为周有。虞、芮、西虢亦错处西畿之内,未为秦晋所并。故《甘棠》思召伯,《何秾》美王姬,皆陕以西畿内之风。《野有死麕》亦犹此例,其诗既不采于东都王臣,使不附于《召南》,陕以西之风将何所属?”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曰:“愚按,魏氏采风之说,确不可易,参以下章‘平王之孙’,时代吻合,此诗为东迁后西都畿内之人所作无疑。虽时当衰乱,犹知见不善而恶之,斯周初礼数之遗、圣主贤臣之化,人人为至深矣。综合以上古今文家诗说,于诗的主题本无太大分歧,惟古文家以诗作于周初,实不可信,今从今文家东周初年之说系于此。

猜你喜欢

  • 丹竹楼隘

    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丹朱岭下。《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丹竹楼隘“在县南丹竹岭下,与广东兴宁、平远接界”。《清一统志赣州府二》:丹竹楼隘“明万历四年,尝移大墩巡司于此”。

  • 韩义

    西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人。武帝任燕王刘旦郎中,武帝死,昭帝年幼即位,燕王旦谋起兵夺帝位,他出而强谏,被杀。后大将军霍光用魏相建议,擢其子延寿为谏大夫。(、)

  • 中营堡

    明嘉靖六年(1527)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马家湖乡中营村。

  • 记问之学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郑玄注:“记问,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掌者论之。”所谓“记问之学”,是指预先记诵书中一些词句,以作为谈论资料或作应答之用,其实只是东拚西凑,到处抄袭,并不能融汇贯通,没有真正的心得体会。这种拚凑死记的治学方法叫做“记问之学”。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意也。”偏正 为了应付他人之问答而临时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

  • 以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比喻轻而易举,势在必成。《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之:到。用:行得通。偏正 汤,沸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轻而易举,立见功效。《淮南子·兵略训》:“若以水灭火,~,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褒义。用以比喻措施有针对性或必能克制对方。→以水灭火↔以火救火 以汤沃沸。也作“滚汤浇雪”。【词语以汤沃雪】  成语:以汤沃雪汉语词典:以汤

  • 仲叔辞安邑

    源见“食无肝”。表示节士清廉自爱。明 钱子正《自笑》诗:“不知仲叔辞安邑,可是猪肝解累人。” 【检索仲叔辞安邑 ==>】 古籍全文检索:仲叔辞安邑     全站站内检索:仲叔辞安邑

  • 左名曹

    宋朝吏部、户部、礼部统称。

  • 莫遣佳期更后期

    遣:教,使。佳期:美好时光,常指男女约会之期或婚期。后期:迟误期限。 别教错过佳期,以致延误了时机。语出唐.李商隐《一片》:“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钱钟书《围城.七》:“等和平了再结婚,两位自己的青春都蹉跎了。‘莫遣佳期更后期’,这话很有道理。”

  • 古今医鉴

    书名。明龚信辑撰。十六卷(原作八卷)。编年不详。其子龚廷贤续编于万历十七年(1589),后经王肯堂订补,即为后世的流通本。以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为首论,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内科、外科、五官、妇科、儿科等诸多常见病,如伤寒、中暑、闭经、产育、惊风

  • 卢耽

    晋代卢耽仕于州署,为治中,传说他有仙术,会变化,尝因早朝晚班,化为白鹤飞至。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泿水》。后用为咏州司马等佐贰官之典。武元衡《送吴侍御司马赴台州》:“卢耽佐郡遥,川陆共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