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范雎说秦王》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答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无以饵其口,膝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因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阶前迎接他,很恭敬地行宾主之礼。范雎谦让不肯接受。接见范雎当天,凡是看见范雎的人,无不敬畏肃穆。秦昭王斥退左右,宫中空无一人。秦昭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愿意教导寡人什麽呢?」范雎说:「喔,喔。」隔一会儿,秦昭王再度请求。范雎仍说:「喔,喔。」这样的前后三次。秦昭王长跪说:「先生不愿意教导寡人吗?」

    范雎谢罪说:「不敢如此。臣听说当初吕尚遇见周文王时,不过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钓鱼。像这样,双方交情是很疏淡的,可是一次交谈,周文王便立他为太师,载他一同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很深入啊。所以周文王果然得到吕尚的辅佐之功,据有天下,身为帝王。假如当时周文王忽略了吕望而不肯跟他深谈,那么周便没有天子的德行,而周文王武王也就无从成就王业了。现在臣只是客卿,和大王交情疏淡,而所要陈述的,都是匡正君臣的事,又处在大王的骨肉之间。臣虽然愿意陈述一片愚忠,但还不知道大王的心意。大王问了三次,臣之所以没回答,就是这个缘故啊!

    「臣并非有所畏惧而不敢说。即使明知今天说了,明天就有杀身之祸,臣也并不害怕。只要大王相信并且实行臣所说的话,即使死亡,臣也不以为痛苦;即使逃亡,臣也不以为忧愁;用漆涂身,成为癞子,披头散发,成为疯子,臣也不以为耻辱。五帝那样的圣人也会死,三王那样的仁人也会死,五霸那样的贤人也会死,乌获那样的力士也会死,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会死。死,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在必然会死的形势下,能够对秦国稍有补益,这是臣最大的心愿,臣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逃出昭关,晚上赶路,白天藏匿,到了蔆水,没有食物充飢,跪爬着在吴国市上行乞,终于复兴吴国,使阖庐成为霸主。如果臣能像伍子胥那样进献计谋,即使遭到幽禁,终身不再相见,臣的主张已经实行,臣还有什么忧愁呢?箕子接舆,涂漆在身上成为癞子,披头散发装做疯子,对殷楚并没有帮助。假如臣和箕子接舆一样,但可以有助于所敬佩的贤主,这是臣最大的荣幸,臣有什么可羞耻的呢?

   「臣所担心的,只是怕臣死之后,天下人见我因尽忠而死,所以闭口不言,停步不前,没有人肯到秦国来而已。大王上怕太后的威严,下被奸臣丑态所迷惑,住在深宫里,不离保母师傅的左右,终身迷惑不明,无人帮助您辨别奸邪。这样下去,大则国家灭亡,小则自身孤立危险,这才是臣所害怕的。至于穷困耻辱的事,死亡放逐的祸患,臣并不害怕。臣死而能使秦治理得好,胜过活着啊。」

    秦昭王长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呢!秦国地处偏远,寡人又愚昧无能,有幸承先生到来,这是上天让寡人得以麻烦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庙啊。寡人能受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福佑先生,不抛弃先王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不论大事小事,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能毫无保留地指教,不要怀疑寡人。

    范雎再拜,秦昭王也跟着再拜。

 

《范雎说秦王》    

猜你喜欢

  • 亦里克卫

    见“亦力克卫”(872页)。

  • 仙居山

    ①即灵隐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淳祐临安志》卷8:武林山“又名曰灵隐山,曰灵苑,曰仙居。山上有五峰”。②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明嘉靖《温州府志》卷2泰顺县:仙居山“去县东十里”。③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清一统志·建昌府一》:仙居山“在新城县(今黎川县)西北三里,与石硖岭隔溪相对。两崖雄峙,盘踞中流,峡水环绕,洲林森郁,为县治水口。下有龙湖潭”。④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寰宇记》卷127仙居县:“南仙居山

  • 塞门砦

    北宋置,属延安府。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接靖边县界。《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 塞门砦 “延州北蕃部旧砦,至道后与芦关、石堡、安远砦俱废。元丰四年收复,仍隶延州肤施县”。又《夏国传上》: 宝元元年 (1038),“与诸豪歃血约先收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门路三道并入”。即此。

  • 白亭

    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东北。《水经·淮水注》:“分青陂东渎,东南径白亭西, 又南于长陵戍东,东南入于淮。”《史记·伍子胥列传》正义引《括地志》:“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

  • 忽格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忽客赤”。《元朝秘史》释为“放牛的”,《华夷译语》解为“牧牛人”,即司牧牛。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始置,执掌牧牛事宜。元代,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

  • 淮王旧鸡犬

    比喻凡夫俗子。清吴伟业《过淮阴有感》诗: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参见:○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检索淮王旧鸡犬 ==>】 古籍全文检索:淮王旧鸡犬     全站站内检索:淮王旧鸡犬

  • 胡铨

    1102—1180 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邦衡,号澹庵。建炎进士。金军渡江南下,他于赣州募丁壮,保卫乡里。后至临安,任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秦桧主和,他上书力斥和议,乞斩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三人首,声振朝野,被除名,编管新州,再谪吉阳军。桧死,移

  • 卿老

    周朝对上卿的尊称。《礼记·曲礼下》: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郑玄注: “卿老,上卿。”上卿。《礼记·曲礼下》:“国君不名卿老、世妇。”注:“卿老,上卿也。”

  • 达县市

    旧市名。1976年析达县城区设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1993年改名达川市。

  • 右采铁

    官名。战国秦置。主铁官之一。《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 “大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