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岔山
在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边境,苏克斜鲁山、大马群山、七老图山交接处。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在河北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边境,苏克斜鲁山、大马群山、七老图山交接处。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在今西藏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隔雅鲁藏布江河谷平行,西自狮泉河和噶尔藏布汇流处起,向东延伸,东接念青唐古拉山,长约二千余里。其主峰冈仁波齐峰,在阿里普兰县北。《清一统志·西藏》:“唐古特言冈底斯者,犹言众山水之根。”外人曾称之为“外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是印度洋水系和内流水系的分水岭。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东西走向,南与喜马拉雅山平行,东接念青唐古拉山。山名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大清一统志》:“其山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之桃城河。《明史·地理志》 养利州: “北有通利江,至崇善县注于丽江。”《方舆纪要》 卷110养利州: 通利江 “在州北。自龙英州流入境,又西南入崇善县界,合崇善江”。
1062—1117 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字德初。元丰进士。为真州教授,后迁太学录、太常博士。徽宗即位,以荐除左司谏。因主绍述之说,擢起居舍人,为编修官,旋迁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礼部侍郎。党附蔡京,但因与京政敌相善,一度被排挤出外。大观三年(1109)召为工
【介绍】:崔国辅作。宫怨诗。写宫女睹物而生的哀怨。第一首写旧物罗衣而引起的哀怨。第二首写失宠后的相思。李锳《诗法易简录》评第一首曰:“不言其人之失宠,而但言罗衣之不堪着,且推其不堪着之故于‘为舞春风多’,转若承恩颇久,合当弃置者,诗可以怨,此种足以当之。”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评第二首曰:“春去秋来,相思莫寄,锦机蛩语,弥复回肠,妙在言表。”
犹言公共场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三国演义》第二回:“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 张侍立,终日不倦。” 并列 人极多的场合。《三国演义》2回:“如玄德在~,关张侍立,终日不倦。”△用于场所。
元清江人,字声之,号清江酒民,又号匏庵道人。少颖敏过人,读《春秋》,通大义。工诗,不仕。尝与同郡杨士宏等结诗社。有《蕙稿》。
【生卒】:?——1729 姓富察。满洲正黄旗人,费雅思哈之子。初袭世职,任护军参领。后历官前锋统领、正黄旗蒙古都统、正红旗满洲都统、议政大臣。康熙中,先后从裕亲王福全、康熙帝征讨噶尔丹,充前锋。雍正初年,又率部从征青海、准噶尔,参赞军务。雍正七年卒于军。谥勤僖。
清入关前皇宫,在今辽宁沈阳市内。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至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分三部分:东路大政殿,左右列十署(俗称十王亭),为太宗听政与诸王议政之所;中路为大内宫阙,有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西路为文溯阁等。是我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之帝王宫殿建筑。
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晋书·四夷传》: 张骏遣杨宣讨焉耆,宣部将张植 “进屯铁门”。即此。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德才率太平军大败清将杨飞熊于此。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95)间西陲用兵,军报辄至。时清高宗弘历或出巡在途,马上一降旨,则※军机章京遂立刻歇马撰缮谕文,驰至下一行营进之。然欲夸其捷,每仓猝缮就而飞递尖营进呈御览,谓之“赶乌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