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墩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95)间西陲用兵,军报辄至。时清高宗弘历或出巡在途,马上一降旨,则※军机章京遂立刻歇马撰缮谕文,驰至下一行营进之。然欲夸其捷,每仓猝缮就而飞递尖营进呈御览,谓之“赶乌墩”。
满语音译,意为“途上中食之处”,也译为“尖营”。清代两行宫(行营)之间所设的“打尖”之处。此行营至彼行营常70—80里,必半日方到,故其间例设一尖营,供止饥休息,满语谓之“乌墩”。乾隆(1736—1795)间西陲用兵,军报辄至。时清高宗弘历或出巡在途,马上一降旨,则※军机章京遂立刻歇马撰缮谕文,驰至下一行营进之。然欲夸其捷,每仓猝缮就而飞递尖营进呈御览,谓之“赶乌墩”。
元代傣族土司名。据《元史·文宗本纪》载,天历二年(1329),银沙罗甸入贡方物,遂以其地置银沙罗甸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二年(1331),改为军民府,秩从四品。据《招捕总录》:延祐三年(1316),有车里侵扰银沙罗甸的记载。又据《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1327),谋粘路土官招降八百媳妇,被银沙罗甸土官所遮杀。其地当在今云南沧源、西盟附近。
即崇高县。在今河南登封市。《汉书·地理志》 作 “崈高”。
尔:助词。为了国事不顾家庭。《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鲁迅《两地书》九:“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
【介绍】: 清甘肃平罗人,字陶泉。嘉庆二十二年进士,授江苏荆溪县知县,官至两淮盐运使。精会计,知人善任。力崇节俭,扬州华侈之俗为之一变。 【俞德渊作品 ==>】
熟读诗书,懂得礼仪。元.无名氏《冯玉兰》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红楼梦》八六回:“并不是我多话。一个人知书达礼,就该往上巴结才是。”亦作“知书识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一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
书名。诗集。元回回人※迺贤撰。2卷,凡诗200余首,乃明危素合其前后两稿编成。前有欧阳元等序及黄溍题词,末有揭傒斯等跋。内容以游览酬唱之作居多。作者天才秀拔,去元好问为近,故气格昂翥,风格清新流丽,不事雕琢,少数篇章亦能反映民间疾苦。其名亚于元代诗人萨都剌。有汲古阁刻本、《元人十人集》本及《四库全书》本。
南朝陈置,为绥越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复置,属贺州。贞观十二年 (638) 又废。 古县名。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南。属绥越郡。隋属贺州,大业初废入富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八年(634年)改隶梧
同“丰城宝剑”。元耶律楚材《和非熊韵》:“已发丰城神剑出,休嗟暗雪夜光投。”【词语丰城神剑】 汉语词典:丰城神剑
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明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99.6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街上,人口1600。凉伞历史悠久,自唐代起到民国先后设巡检司,直隶厅,县治名凉山。因凉山岭上有著名的公母岩对峙,远望其形如伞,遂名凉伞得名。1958年建凉伞公社,1984年改乡,2000年置镇。主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