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孝臧(1857—1931)《彊邨词》四卷本刊刻。

朱孝臧(1857—1931)《彊邨词》四卷本刊刻。

始孝减以光绪乙巳从王闿运旨,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此次刊刻,则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是为世传《彊邨词》四卷本。朱孝臧晚年复併各集,厘订为《彊邨语业》二卷,卒后其门人龙沐勋据其手写定稿补刊一卷,凡三卷。又,本年刊出《湖州词征》二十四卷。按:辛亥后,孝臧寓居上海,与同人结社唱酬,民国二十年卒,年七十五。夏孙桐《清故光禄大夫前礼部右侍郎归安朱公行状》:“少以诗名,孤怀独往,其蹊径在山谷、东野之间。四十始为词,与王半塘给谏最相契,同校《梦窗四稿》,词格一变。穷究倚声家正变源流,晚造益深。尝言半塘所以过人者,生平所学及抱负尽纳词中,而他不旁及。公亦正与之相同,身世所历,忧危沉痛,更过于半塘。清末词学,视浙西朱、厉,毗陵张、周诸家,境界又进者,亦时为之也。故公词遂为一代之结局。半塘《四印斋所刻词》风行一时。公赓续之,积年所得,遍求南北藏家善本勘校,综宋金元凡总集五种、别集一百六十三家,既博且精,足补常熟毛氏、南昌彭氏搜集所未逮,即半塘亦不能不让继事之尽善。又辑《湖州词征》二十四卷。年德益助,郁为江表灵光,海内言词者奉为斗杓。公亦宏奖为怀,后进就质,靡不厌所欲闻而去。海滨避世,赏析之乐,足慰桑榆。”张尔田《彊邨语业》序:“曩者半塘翁固尝目先生词似梦窗。夫词家之有梦窗,亦犹诗家之有玉溪。玉溪以瑰迈高材,崎岖于钩党门户,所为篇什,幽忆怨断,世或小之为闺趐之言,顾其他诗:‘如何匡国分,不与素心期。’又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岂与夫丰艳曼睩竞丽者? 窃以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第读之者弗之知尔。先生早侍承明,壮跻懋列,庚子先拨之始,折槛一疏,直声震天下,既不得当,一抒之于词。解佩纕以结言,欲自适而不可。灵均怀服之思。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嘉父究讻之忾。其哀感顽艳,子夜吴趋,其芬芳悱恻,哀蝉落叶。玉溪官不挂朝籍,先生显矣,触绪造端,湛冥过之。信乎所忧者广,发乎一人之本身,抑声之所被者有藉之者耶? 复堂老人评《水云词》曰:咸同兵事,天挺此才,为声家老杜。余亦谓当崇陵末叶,庙堂厝薪,玄黄水火,天生先生,将使之为曲中玉溪耶? 迨至王风委草,小雅寝声,江濆飞遯,卧龙无首,长图大志,隐心已矣。谨留此未断樵风,与神皋寒吹,响答终古。向之瘏口晓音,沉泣饮章,腐心白马者,且随艰难天步以俱去。玉溪未遭之境,先生亲遘之矣。我乐也,其无知乎? 我寐也,其无吪乎? 是又讽先生词者,微吟焉,低徊独抱焉,而不能自已也。”张尔田《彊邨遗书序》:“先生为词,跨常迈浙……拟之有宋,声与政通。如范,如苏,如欧阳,深文而隐蔚,远旨而近言。三薰三沐,尤在觉翁。”张尔田《与龙榆生论彊邨词事书》:“古丈晚年词,苍劲沉著,绝似少陵夔州后诗。”张尔田《龙榆生忍寒词序》:“侍郎晚年词,颇取法于苏。”张尔田《复夏承焘书》:“仆谓彊邨词深于碧山,谓其从寄托中来也。学梦窗者多不尚寄托。……彊邨则颇参异己之长。而要其得力处,则实以碧山为之骨,以梦窗为之神,以东坡为之姿态而已。此其所以大欤!”王国维《人间词话》:“彊邨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庐陵之高华,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陈匪石《声势》:“彊邨在光宣之际,即致力东坡,晚年所造,且有神合。”蔡嵩云《柯亭词话》:“彊邨慢词,融合东坡、梦窗之长,而运以精思果力。学东坡,取其雄而去其放;学梦窗,学其密而去其晦。遂面目一变,自成一种风格。”胡先骕评《夜飞鹊•香港秋眺怀公度》云:“奇情壮采,直似杜陵。古来惟辛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吴梦窗《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秋登灵岩》、王半塘《登阳台山绝顶望明陵》数词可与抗手。玉田、白石,无此胸襟,亦无此手腕也。”夏敬观《忍寒词序》云:“侍郎词蕴情高敻,含味醇厚,藻采芬溢,铸字造词,莫不有来历。”龙沐勋《彊邨本事词序》:“彊邨先生四十始为词,时值朝政日非,外患日亟,左裕沉陆之惧,忧生念乱之嗟,一于倚声发之。故先生之词,托兴深微,篇中咸有事在。……读先生之词,又岂仅黍离麦秀之感而已。”叶恭绰《广箧中词》:“彊邨翁结清季词学之大成,公论翕然,无待扬榷。余意词之境界,前此已开拓殆尽,今兹欲求于声家特开领域,非别寻途径不可。故彊邨翁或且为词学之大结穴。开来启后,应有继起而负其责者。”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卷十七《清故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朱文直公墓志铭》:“公始以能诗名,蹊径蹈涪翁,顾自诡非所近。及交王半塘鹏运,弃而专为词,勤探孤造,抗古迈绝,海内归宗匠焉。晚处海滨,身世所遭与屈子泽畔行吟为类,故其词独幽忧怨悱,沉抑绵邈,莫可端倪。”

猜你喜欢

  • 倒流镇

    即今四川乐至县东南回澜镇。清道光 《乐至县志》 卷5: 倒流镇 “距城五十里”。光绪 《乐至县志》 卷2: 咸丰十年 (1860),“八月,张逆 (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 窜县南倒流镇,知我有备,乃绕过遂宁”。古镇名。在今四川省遂宁市西南。明万历中奢崇明叛,进逼成都,官军与战倒流镇,胜之,即此。

  • 涪陵夷

    三国时蜀汉少数民族名。居乌江下游一带。亦泛称僚。章武元年(221)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约当今贵州沿河、思南、德江、务川、道真及重庆南川、武隆、涪陵、彭水、黔江等市、县、区地。延熙十一年(248)大姓徐巨反,杀都尉,后主派邓芝讨平之。 【检索涪陵夷 ==>】 古籍全文检索

  • 法相宗

    唐佛教宗派。玄奘及弟子窥基所创。因师徒久住长安大慈恩寺,又名慈恩宗。该宗继承古印度瑜伽行派学说,以《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为主要经典,糅合瑜伽行派十师对《唯识三十论》的注释,编纂《成唯识论》。奉三性说,即“依他起性”(相对真实),“遍计所执性”(幻想)

  • 举鼎绝膑

    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秦武王自恃有力,同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折断了膝盖骨。后因以“举鼎绝膑”用为力小不胜重任的典故。 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然以一政府抗世界之大逆流,恐不免

  • 破斧缺斨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清方苞《周公论》:“故破斧缺斨之后,衮衣绣裳,驻大师于徐 兖之间,俾东夏无摇心。”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七:“周公于管 蔡之难,非不值其变也。然其成文 武之德者大,破斧缺斨之恫,不足以玷其麟趾驺虞也。”并列 斧、斨,均为古代兵器。缺,残缺。残缺破败的斧和斨。形容打仗时必须付出的代价。语本《诗经·

  • 木待问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蕴之。洪迈婿。为郑伯熊弟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官至侍从,无所表现。 【木待问作品 ==>】 

  • 族官

    云南西部南甸、干崖、陇川、芒市、遮放、盏达、勐卯等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委任其近亲及亲信充任,按年龄、资望、亲疏分为“勐”、“准”、“印”3个不同等级,职能是处理土司衙门的临时事务,审理民刑诉讼,接待外宾,充任土司咨询,分掌数目不等的村寨,对村寨行使政治经济封建特权。

  • 司元少常伯

    官名。即户部侍郎,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户部侍郎。 【检索司元少常伯 ==>】 古籍全文检索:司元少常伯     全站站内检索:司元少常伯

  • 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

    及是,准遣人取自洛。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殁。癸卯(十二日),始命准为衡州司马,准弗及知也。其妻宋氏寻乞归葬西京,许之。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焚之。逾月,枯竹尽出笋,众因为立庙,号“竹林寇公祠”。

  • 皇甫文备

    【生卒】:632—704 【介绍】: 唐洛州维氏人,字孝忠。弱冠以明法登第,累迁右玉钤卫长史。武则天载初元年,迁秋官郎中。丁忧后,起为司刑少卿。寻检校秋官侍郎,迁司刑卿,曾残害唐宗室臣僚。万岁通天二年,出为邛州刺史。官至姚府都督。玄宗开元初定为酷吏,但情状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