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离堆

离堆

①亦作离碓。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伏龙观。《史记·河渠书》: “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西晋刘逵注左思 《蜀都赋》: “ 《地理志》: 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两江,为人开稻田,百姓飨其利。” 皆即此。离堆口为今都江堰枢纽工程渠首之宝瓶口,凿离堆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宋代在离堆建立水则。《宋史·河渠志》: “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过则从待郎堰减水河泄而归于江。”

②一名白鹤山。在今四川苍溪县城东北。清李元《蜀水经》 卷12: “ (苍溪) 县有离堆山,在汉为宕渠塞,一名白鹤山。山腰有来仙洞,形势突兀,塞大江之流,为城北后阵。” 民国 《苍溪县志》 卷2: 白鹤山 “临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连属,故曰离堆”。

③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五十里嘉陵江边。《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离堆岩 “在新政县东,有山曰离堆,凿腹为岩。唐鲜于仲通与弟叔明潜修于此。有颜鲁公摩岩记”。此山海拔416米。唐颜真卿 《离堆记》 摩岩石刻云: “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韵壁峻肃,上峥嵘而下回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为之离堆……。” 今仅存三十余字。

④亦作离��。 即乌尤山。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三里岷江中。 《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孤山 “即离��山。 离��者, 孤山也。 诂训云: 尔蜀江有离��, 蜀汉亦有离��。 府治孤山当渎江、 沫水孔道。 曰乌尤者,曰面崭立, 乃真��”。


(1)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岷江分流处,即都江堰所在。其地古名观坂,《宋史·河渠志》始称离堆。由于都江堰亦系李冰所筑,故与凿离堆事相混。(2)在今四川省南部县东南。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有山曰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不与众山相连属,是谓之离堆。”(3)即今四川省苍溪县东的白鹤山。《大清一统志》:“旧志以此为离堆山。”(4)即“离碓”。


猜你喜欢

  • 学射山

    一名斛石山、威凤山。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北宋范镇 《仲元龙图兄邀游学射》 诗注: “学射山者,以刘主禅于此学射,故名。” 《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王建攻陈敬瑄,“败汉州刺史张顼于绵竹,遂拔汉州,进军学射山”。即此。 古山名。又称斛石山(《太平

  • 天启钱

    明天启朝所铸铜币。天启元年(1621)铸。有泰昌通宝二百万文,以存光宗年号。余为天启通宝。初铸有当十、当百、当千三种大钱,用龙文,其意欲仿汉武帝铸三等银币之制,后有言铸大钱之弊,遂收回改铸小钱。时广开钱局,重课钱息,铜质日降。劣恶者铜仅二三,铅砂多至七八。天启

  •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

    清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人。维吾尔族。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著有《和卓传》与《布格拉汗传》。对十七世纪以来苏菲派首领自中亚进入新疆南部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有所记述。观点同黑山派。 【检索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 ==>】 古籍全文检索: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     全

  • 赵淮妾

    长沙(今属湖南)人。不知其姓名。德祐中,随淮戍守银树坝。淮兵败,俱执至瓜州。其丈夫拒降,为元帅阿术所杀,尸弃江滨。妾以金送军校,由数兵抬至江上,自持淮骨入瓦缶中,操小舟顺急流,仰天恸哭,跃水以死。 【赵淮妾作品 ==>】 

  • 理县

    1945年改理番县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1953年迁今治杂谷脑,1958年迁治刷经寺,1959年又移治哈拉玛。1960年撤销。1963年复置,驻杂谷脑镇。 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北。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积4317.03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3镇、10乡。县人民政府

  • 罗浮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南罗浮。《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 “洪山” 条下: “又南十里曰罗浮山,相传此山浮海而来,泊船山下,可避北风。若南风,则石厓齿齿难近。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流劫罗浮,官军御却之。” 即此。 ②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 罗浮

  • 朋党

    结党拉派。《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禁朋党以励百姓。”【词语朋党】   汉语词典:朋党

  • 高车虎贲将

    官名。北魏置。侍卫武官首领,统领高军虎贲。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大都水陆地土种田人民提领所

    见“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

  • 九盘子堡

    明置,属綦江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三十里。清道光《綦江县志》卷5:九盘子堡“山峰峻峭,最为险要,通贵州大路。明将军刘綎征杨应龙,曾交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