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
【生卒】:?-582
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魏世居朔方。父为夏州酋长。和初为贺拔岳帐内都督。西魏时受宇文泰器重,赐姓名宇文意。北周时,历任洛、延州刺史。为政宽和,颇获声誉。隋开皇初,迁上柱国。改姓名为李和。二年卒,谥肃。(参见《北史》)
【生卒】:?—1485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本中。天顺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论事忤旨,廷杖几死。历都给事中、右通政。不附权势,故积年不迁。成化末,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未几卒官。
【李和作品 ==>】
【生卒】:?-582
本名庆和,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魏世居朔方。父为夏州酋长。和初为贺拔岳帐内都督。西魏时受宇文泰器重,赐姓名宇文意。北周时,历任洛、延州刺史。为政宽和,颇获声誉。隋开皇初,迁上柱国。改姓名为李和。二年卒,谥肃。(参见《北史》)
【生卒】:?—1485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本中。天顺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论事忤旨,廷杖几死。历都给事中、右通政。不附权势,故积年不迁。成化末,迁南京户部右侍郎,未几卒官。
【介绍】: 元人。唐兀氏。朵罗台弟。业制弓,世祖时为近侍。擢为大同路广胜库达鲁花赤,有治绩。成宗大德元年,升大同路武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官至大宁路总管。 【阔阔出作品 ==>】
在江西省会昌县南部、湘江两岸。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筠门岭圩,人口1630。因地当赣、粤、闽三省要冲,古有驻军,得名军门岭;后以盛长筠竹,改称筠门岭。1948年设筠门岭镇,1949年设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复设镇。产稻、荸荠、柑橘等。有
元置,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五里金石乡。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置金石番长官司。亦称金石番安抚司。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下金石。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为金石番长官司。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置。以境内平乐溪为名。治今广西平乐县东北。属始安郡。唐移治今县西,北宋大中祥符中移今县。唐后历为乐州、昭州、平乐府治。 【检索平乐县 ==>】 古籍全文检索:平乐县 全站站内检索:平乐县
?—前515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余昧之子。周景王十九年(前526),余昧卒,吴国人根据先王寿梦遗言,授余昧之弟季札为君,季札不受,改立他为王。周敬王五年(前515),乘楚平王卒,令其弟率兵伐楚。楚早有备,切断吴军归路,使吴国内实力空虚。寿梦长孙公子光与伍子胥等人密谋夺取王位,利用设宴献食之机,使勇士专诸将锋利短剑藏在鱼肚中,近席,突取刺之身亡。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
【介绍】:见李存勖。
《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淮南子》用空船不怕和别的船相撞,比喻心境虚空可与世间任何人、物接触,而无影响。后遂用为胸怀旷达之典。唐.权德舆《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
1110—1178 宋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初名世辅,字君锡。年十七,随父从军。金人陷陕西,被迫任金职,知同州,计擒金帅撒里曷,推之堕山崖下,奔夏,终于南归。家属二百口皆遇害。宋高宗赐名显忠。金主亮南下时,拒战有功。隆兴元年(1163),以御前都统制兼淮西招抚使,奉
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北史·勿吉传》:“国南有从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汗,行经山者,以物盛去。”即“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