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  初一日,洪昇(1645--1704)生。

  初一日,洪昇(1645--1704)生。

据章培恒《洪昇年谱》。又丁丙《杭城坊巷志》引姚礼《郭西小志》:“稗畦生于七月一日。黄兰次,其中表妹也,迟生一日。康熙甲辰,二十初度,有人为赋《同生曲》。”又陆繁弨《善卷堂四六》卷五《同生曲序》:“兹者七月一、二日,为贤夫妇双诞之辰。”洪昇,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奇《长生殿》的作者。《清史列传•文苑传》:“洪界,字昉思,浙江钱塘人,国子生。游京师时,始受业于王士禛,后复得诗法于施闰章。其论诗引绳切墨,不顺时趋,与士禛意见亦多不合,朝贵轻之,鲜与往还。见赵执信诗,惊异,遂相友善。所作高超闲淡,不落凡境。兼工乐府,宫商不差唇吻,旗亭画壁,往往歌之。以所作《长生殿传奇》。国恤中演于查楼,执信罢官,昇亦斥革。年五十馀,备极坎壈。道经吴兴浔溪,堕水死。著有《稗村集》。”洪昇著述宏富,传世者有《诗骚韵注》《啸月楼集》七卷、《稗畦集》《稗畦续集》、杂剧《四蝉娟》、传奇《长生殿》。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五选洪昇诗十二首。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著录洪昇《稗畦集》一卷、《续集》一卷:“《稗畦集》二卷,为自康熙初至三十三年之诗,《续集》一卷,则五言律也。其诗颇有寄托,时与贵游龃龉,惟与赵执信论诗相得。尤工制曲子,《长生殿》最有名。盖谱顺治中董鄂妃,所谓温成皇后,而成狱则由党争,世多不详其事。观于同时诗人所咏者,可以得其梗概。”朱彝尊《长生殿序》:“钱塘洪子昉思,不得志于时,寄情词曲,所作《长生殿》传奇,三易稿而后付梨园演习,匪直曲律之精而已。其用意,一洗太真之秽,傅观览者只信其为神山仙子焉。方之元人,盖不啻胜三十筹也,秀水弟朱彝尊题。”吴梅《长生殿跋》:“此记始名《沉香亭》,盖感李白之遇而作,因实以开天时事,继以排场近熟,遂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又念情之所钟,帝王罕有,马嵬之变,势非得已,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更易名《长生殿》,盖历十馀年,经三易稿而始成,宜其独擅千秋也。曲成,赵秋谷为之制谱,吴舒凫为之论文,徐灵昭为之定律,尽善尽美,传奇家可谓集大成者矣。初登梨园,尚未盛行,后以国忌装演,得罪多人,于是进入内廷,作法部之雅奏,而一时脍炙四方,无处不演此记焉。”

猜你喜欢

  • 赘子

    ①一作声子。战国时人。齐将。齐宣王八年(前312),秦、魏、韩攻齐,战于濮水之上,他兵败被俘。一说被杀。②卖身抵押的变相奴隶。《汉书严助传》:“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或说

  • 众口一词

    许多人所说的话都一样。元.郑光祖《周公摄政》一折:“天降灾三年不雨,民失业四海逃生;听众口一词可伐,会诸侯八百来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适才仇老所言姻事,众口一词,此美事也,有何不可。”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惟兵之为务,以谓外人

  • 花蓝瑶

    部分瑶族的他称。自称穹咧(山人)。有蓝、侯、胡、相四姓。明代,从大藤峡徙大瑶山定居。社会组织有石牌制。明中叶蓝受贰、侯大苟等曾先后率众起义。 【检索花蓝瑶 ==>】 古籍全文检索:花蓝瑶     全站站内检索:花蓝瑶

  • 汤贲

    【介绍】:字文叔。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贞元中官宋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汤贲集》一卷,作品已佚。事迹见该书。

  • 光怪陆离

    色彩斑斓,形象怪异。《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向:“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尽行烧了。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陆离。” 并列 光怪,奇异的光彩。陆离,色彩繁杂。形容离奇古怪或色彩多样繁杂。《儒林外史》55回:“那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

  • 长子继承制

    由长子继承父亲名位和财产的制度。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随着宗法制的完善而确立。其目的在于解决统治阶级家族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分配,避免相互残杀和纷争。商、周两朝宗法之要义即区别嫡庶和长幼。皇后或元配夫人之子为嫡子,妃妾之子为庶子,惟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之王位或爵号,称大宗;余子别封,叫小宗。商王以传长为常例,兄终弟继或立幼均为例外,周代基本上非嫡长子不传。楚国从鬻熊到负刍,历43君,其中仅10王为幼

  • 仲蔚蒿莱

    同“仲蔚蓬蒿”。清 吴伟业《沁园春.云间张青琱从中州南还索调寿母》词:“念高堂老母,桓釐志行;穷途游子,仲蔚蒿莱。” 【检索仲蔚蒿莱 ==>】 古籍全文检索:仲蔚蒿莱     全站站内检索:仲蔚蒿莱

  • 偃虬堤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偃虬堤在府治西北。城下瞰洞庭。每至夏秋,风涛昼夜漱啮,宋郡守滕宗谅因筑此堤捍之。嘉靖三十九年,江湖俱溢,堤圮。隆庆初,郡守李时渐缮城筑堤,民赖其利。”

  • 子雅

    读音:zǐ yǎ【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惠公之孙公子栾坚之子,公孙灶,字子雅,其后因氏(4,6,12,17,60)。②春秋时鲁季桓子之子武叔灶,亦为子雅氏(6,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齐惠公之孙公孙灶字子雅之后也。”此以字为氏,系出姜姓; ② 《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称: “鲁季桓子生武叔灶,亦为子雅氏。”此则系出姬姓。

  • 田诰

    见田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