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潼关农谚谚语例句。
潼关位居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素有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潼关农业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 325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截止目前,新发展设施农业800多亩,其中日光温室500余亩,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200多亩。
渭南潼关农谚谚语:
1、桃吃饱,杏伤人,梅子树下埋死人。
2、富在有德,穷要有志。
3、秋后犁地不带耱,不如家里坐。
4、神正不怕香炉歪。
5、麦黄种豆,豆黄种麦。
6、热在中伏,冷在三九。
7、社前十日不是,社后十日不迟。
8、亏把人吃不死,便宜能把人占死。
9、谨慎的庄稼,消停的买卖。968ok.cOM
10、黄疸收一半,黑疸不见面。
11、七月半栽如蒜。
12、进了门,不看人,先看你的和面盆。
13、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14、不怕伏里苗,单怕秋里旱籽。
15、冬(冬至)到寒食(清明)一百五,吃麦丢下六十天。
16、蚕老一时,麦熟一响。
17、冬上金,腊上银,正月上粪是哄人(施肥)。
18、浇树浇根,交人交心。
19、有苗不悉长。
20、麦过小满自死。
21、枣芽发,种棉花;椿树发卧下老鸦,赶紧种花。
22、四月芒种才搭镰,五月芒种不见田。
23、在家不敬人,出门人不敬。
24、(玉米)白露不出头,拔的喂了牛
25、韭菜葱,屎尿拥。
26、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及时。
27、果园要养蜂,瓜园不栽葱。
28、参宿后响,麦刚种上。
29、桃三,杏四,梨五年,栽下枣树当年甜。
30、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31、花见花,四十八,要收花旱五八。
32、若要公道,打个颠倒。
33、早上立了秋,下午凉飕飕。
34、谷要稀,麦要稠,芝麻地里卧下牛。
35、吃了人的中软,拿了人的手软。
36、(种白菜)立秋前三日不早,立秋后五日不晚。
37、给得好心,给不得好脸(教育从严)。
38、七月向下,锄头高挂。
39、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
40、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41、男怕穿靴(足肿),女怕戴帽(头肿)。
42、旱不死的谷,饿不死的猪。
43、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44、四十五,离奶母(猪羊),鸡抱鸡二十一,鸭抱鸭二十八。
45、谷三千,麦六十,豌豆好的只八颗。
46、谷间一寸,等于上粪。
47、头伏萝卜,中伏芥,末伏种好蔓菁菜(三伏里头种白菜)。
48、应人事小,误人事大。
49、早起三光,迟起三慌;早起三朝顶一日。
50、小麦迟种没头(分蘖少)油菜迟种没油。
51、立春早,清明迟,春分植树最适宜。
52、谷雨前种棉花,谷雨后种好豆。
53、麦没二旺。
54、没有给一口,强似有时给一斗。
55、种地不上粪,等干瞎胡混。
56、宁叫掂锄,不叫掂搂。
57、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58、稠秋稀麦饿死人,稀花显疙瘩,稠花拾出花。
59、齐(起)白露,种高山,白露过,种沟坡,(种麦)
60、立冬种埋头子麦。
61、牛过谷雨吃饱草,人过芒种吃饱饭。
62、谷返青,不见面,麦返青,压折担。
63、麦争日,秋争时。
64、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
65、种成的麦,锄成的秋。
66、路遥知马力,久后见人心。
67、等墒不等时。
68、花见瓜,二十八。
69、一九二九透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五九六九河边行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
全县总面积526平方公里,辖六镇,84个行政村,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城区人口5.5万人,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8.7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6亿元,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27.6%;财政支出达到11.66亿元,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91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46元,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2亿元,增长15.6%。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968OK.cOM小编推荐
关于种植棉花的谚语、农谚、俗语:
● 霜降,瞎撞。
● 谷雨前,好种棉。
● 枣发牙,种棉花。
● 小满种棉不到家。
● 棉花望天出。(浅种)
● 稀油密麦,棉花一尺。
● 立夏栽棉花,谷雨种甘蔗。
● 百货中百客,棉花中絮客。
● 棉种拌河泥,出苗快又齐。
●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 棉花伸开拳,一棵摘一篮。
● 棉花立了秋,大小一齐揪。
●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 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关于肥料、草料、饲料的谚语、农谚、俗语:
★ 粗料细调喂得热,猪仔爱吃易长膘。
★ 牛不吃饱草,拖犁满田跑。
★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
★ 刀快要加钢,马壮要料强。
★ 冬天的料,夏天的力。
★ 多施肥料苗儿壮,苗旺自能多打粮。
★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 肥料处处有,只怕不动手。
★ 肥料对你笑,看你找不找。
★ 肥料是土地的宝贝,汗水是丰收的蜜汁。
★ 割草三大好:省料,省钱,牲口饱。
★ 沟泥、河泥、水杂草,都是省钱好料。
★ 积肥如积粮,千船肥料万担粮。
★ 青草晒干当饲料,牲口吃了肯起膘。
关于种地、种庄稼的哲理谚语、民谚、农谚:
● 十成收粮,九成靠秧。
● 七十二行,庄稼为王。
● 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 牛怕晨霜,马怕夜雨。
●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 人忙天不忙,迟早一路黄。
●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 无事田中走,谷米长几斗。
● 水是田的娘,无水苗不长。
● 生口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 不下百粒籽,难打千斤粮。
● 人怕老来穷,苗怕钻心虫。
关于麦子、小麦、燕麦的谚语、农谚:
★ 白露前,快种麦。
★ 薄地种不出壮麦子。
★ 不愿加鞍的马,不得吃燕麦。
★ 菜地麦子用手扬,一亩能抵三亩粮。
★ 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 聪明人接触各种知识,但是精通一种知识来认识世界。
★ 大麦(收割)不过芒种,小麦(收割)不过夏至。
★ 稻花要雨,谚语麦花要风。
★ 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 稻香只怕风来摆,麦香只怕雨来淋。
★ 冬麦深,春麦浅。
★ 冬天压麦泥,胜过一条被。
★ 豆子不怕连夜雨,麦子不怕火烧天。
★ 对一只公鸡来说,一颗麦粒优于一颗钻石。
★ 高高荞麦不如矮矮豆。
★ 谷出水来浇,麦出火来烧。
★ 谷倒(倒伏)满仓,麦倒精光。
★ 谷熟一时,麦熟一晌。
★ 谷要稀,麦要稠,芝麻田里卧下牛。
我国农业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谚就是这些经验的总结,它具有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耐人寻味的特点。这些农谚通过广大农民口耳相传、世代相袭,流传和保存至今。
作为农业组成部分的养蜂业,也积累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谚语、农谚。
养蜂谚语、农谚解读:
谚语:有收无收在于天,收多收少在于蜂。
[解读]:养蜂是露天工厂,旱涝不保收,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养蜂为了多采蜜就要在花期到来之前培育适龄采集蜜蜂,使采集蜂的出现正好和流蜜期相吻合。要避免花开蜂不强,蜂强花已过。所以说收多收少在于蜂。
谚语:养蜂不种花,一年就搬家。
[解读]:蜜蜂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为物质基础生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美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有计划地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尤其是定地蜂场,每年一定要有2个以上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辅助蜜粉源植物。
谚语:冬天阳,蜂满房;夏天阳,腿带金。
[解读]:指在每年的2月汉中、安康地区如果气温高,此时正是蜂群开始包装繁殖的时候,温度高有利于蜂群繁殖,故蜂满房。夏天温度高,植物开花泌蜜量大,蜂群采集积极,腿上带满花粉团。
谚语:追花夺蜜。
[解读]:追花夺蜜指常年在外饲养蜂群,在全国各地四处流动赶蜜源放蜂。多为饲养西方蜜蜂。
谚语:今年铲一半,明年收半罐;今年铲的扎,明年扫蜂渣。
[解读]:铲指割或取。指饲养在木桶、木箱、土洞里的中蜂,每年秋后收取蜂蜜时,采取毁巢取蜜的方法。连蜂巢一块割下,伤蜂伤子,对蜂种资源破坏很大。取蜜一般要给蜂群留下足够的越冬饲料,不能全取完,因为后期蜜源基本枯竭,蜂群难以采集花蜜和花粉。如果当年没有留下足够的越冬饲料,蜂群会因饥饿死亡,来年没有收成。
谚语:一只好王,千斤蜜糖。
[解读]:蜂王是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通常每个蜂群只有1只蜂王,体较工蜂长1/3,腹部较长,末端有螫针,腹下无蜡腺,翅仅覆盖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壮,后足无花粉筐。
蜂王本来和普通的工蜂无分别,普通工蜂孵化成幼虫后食三四日蜂王浆,但是如果是1条好运气的幼虫(又称蜂王幼虫)被安排住入王台,就终生有蜂王浆食,就会发育成蜂王。但是王台不只1个,有十个八个,最先破蛹而出的蜂王会杀死未破蛹的蜂王幼虫。
蜂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蜂群的生产。因此,养蜂者都很重视蜂王质量。转地放蜂每年至少要换1次蜂王,定地饲养蜂场至少2年换1次蜂王,以保持蜂王的生产能力。
众所周知,人们称农谚为生活的向导,生产的指导。它是祖国农业科学一项十分宝贵的遗产。在新形势下,编写、整理和运用农谚为养蜂服务,是当前广大蜂业科技人员服务蜂农的有力补充。
诱捕蜜蜂方面的谚语有:
1、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
2、卖种不卖桶,有桶就有种。
[解读]:在我国的广大山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中蜂蜂种资源,只要在向阳高坡,房前屋后等目标明显处放置蜂桶就可以诱捕蜂群了。
蜜蜂授粉方面的谚语有:
1、果园养蜂,果多蜜丰。
2、要想果子长得好,还得蜜蜂把花咬。
3、二亩果园一箱蜂,蜜旺果丰吃不空。
[解读]:这些谚语深刻揭示蜜蜂对果树生产的重要性,形象生动、语言精练,极易理解,耐人寻味。虽然劳动人民不知异花授粉和杂交等优越性,更不知蜜蜂授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他们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通俗明了,十分形象且朴实无华。
养蜂生产技术方面的谚语有:
1、菜花黄,蜂闹房。
2、养蜂无巧,跟着百花跑。
3、惊蛰,不放蜂,十箱九箱空。
果园养蜂,果多蜜丰。这些言语深刻地揭示了时令对蜂群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例如油菜大量盛开的时候,正是蜂群繁繁殖与生产的黄金时刻,故有菜花黄,蜂闹房之说。而养蜂技术不难,只要追随蜜源放蜂就可以。深刻揭示了蜜源对养蜂生产的决定性影响,寥寥数字,使蜜源与养蜂关键技术联接起来,颇使人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那么深远,富有哲理。
关于家禽养殖的谚语、民谚、农谚:
● 斗米斤鸡。
● 春天鸡易瘟。
● 羊吃碰头草。
● 鸡肥不生蛋。
● 春冷冻死牛。
● 养牛养冬膘。
● 多喂虫子多下蛋。
● 矮脚鸡,蛋起堆。
● 矮脚母鸡勤生蛋。
● 三月蛋,好当饭。
● 犬守夜,鸡司晨。
● 狗无寒,猫无暖。
● 狗记路,猫记家。
● 三斤鸭子两斤嘴。
● 正月猪,五月牛。
● 栏内无牛空起早。
● 一头牛,半个家。
● 小猪跑,大猪睡。
● 养兔快,一年一代。
● 弯脚黄牛直脚脚猪。
农业谚语大全之关于施肥的谚语、民谚、农谚:
● 肥禾不如肥秧。
● 肥水不落外人田。
● 不是肥土不栽姜。
● 粪肥土,土肥苗。
● 庄稼要好,犁深肥饱。
● 鱼靠水活,苗靠肥长。
● 油足灯亮,肥足苗壮。
● 肥多禾壮,奶多儿壮。
● 人要饭养,塘要肥养。
● 肥料不下,稻子不大。
● 种地无巧,手勤肥饱。
● 粪灰一混,肥效减半。
● 骨粉作基肥,效力大无比。
●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 追肥追得当,谷子堆满仓。
● 肥效有迟速,分层要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