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钟与瓦釜

黄钟与瓦釜

《文选》卷三三屈原《九章.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齐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黄钟”是十二律吕之一。《卜居》中的黄钟指的是合于黄钟音律的钟。后以“黄钟”比喻德才兼备的志士,以“瓦釜”比喻鄙陋庸俗的小人。

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莫道黄钟终毁弃,知孺子须已成名。”


【检索黄钟与瓦釜 ==>】 古籍全文检索:黄钟与瓦釜     全站站内检索:黄钟与瓦釜

猜你喜欢

  • 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

    书名。近人吴廷燮撰。一卷。元初沿金制,设置行省,但宪宗以前,名称不定,置罢不常。宪宗时开始,行省制度逐渐确立。是表所列限于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卷末辑有题名录。汇入《历代方镇年表》。 【检索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 ==>】 古籍全文检索: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  

  • 沈仪

    东汉吴郡乌程人,字仲则。沈瑜弟。有至行,笃于学,以儒为业,守正不移。时海内乱,州郡交辟不就。以寿终。

  • 拒敌堡

    明置,在今甘肃张掖市南四十里。《皇明职方地图》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拒敌堡。

  • 虞奕

    字纯臣,策第。举进士。崇宁时,历提举河北东路常平、监察御史。为开封少尹,陈大理、开封治狱吏,徇情弃法,其后法更不用。迁光禄卿、户部侍郎,徙工部,旋卒。赠龙图阁学士。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纯臣。虞策弟。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徽宗崇宁中提点河北刑狱,时西部

  • 错米

    藏语音译,意为“寨首”。解放前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头人。每个村寨均有一名。世袭。受命于土官,向寨众传达政令,办理本寨事宜。不享有任何特权。寨众对之亦无任何义务。

  • 功绩五品

    古代功绩分为五品,通常称为功绩五品,即勋、劳、功、伐、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 掌中珠

    《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古代诗歌中常以掌上明珠比喻极为珍爱之物。后遂用以喻指最亲爱的人。 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其一:“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

  • 浩生

    读音:hào shēng【综】 春秋时齐贤人浩生不害,见《孟子》(6,7,11,17,21)。为复姓浩生氏(7)。一说,即浩星氏,古时生,星二字相通(60,62)。【望】 齐郡(17,418)。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即 ‘浩星’。古生、星字通。”周代有浩生不害。(按:《姓氏词典》引《希姓录》称:“战国时齐有浩生不害”;《中国姓氏大全》则云:“战国时齐有浩生不溶

  • 温敦蒲剌

    初居长白山(今属吉林)阿不辛河,后徙隆州移里闵河。乌春后代姓温敦氏,温敦蒲剌即是乌春后裔。随希尹征战,摄猛安谋克事,作战勇敢,杀死二十多人,提升为修武校尉。正隆中伐宋时,以两千兵击败了宋兵两万多,并亲手杀死将士十多人。招集嵩、汝两州百姓,使之复其业。历镇西

  • 河防通议

    宋、金、元三代治理黄河工程的重要文献。北宋庆历八年(1048)提举商胡埽沈立,“采摭大河事迹,古今利病,为书曰《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宋史沈立传》)。《宋史艺文志》作一卷。金都水监编有另一部《河防通议》。二书久已散佚,现存本则系元赡思(清改作沙克什,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