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居遁(835—923)卒,年八十九。

居遁(835—923)卒,年八十九。

所作歌行偈颂,广行子世。其门徒编为一集,齐己为作序。今存九十七首,除阐释禅理外,亦咏及僧人日常生活。《祖堂集》卷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有传。《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本传:“湖南龙牙山居遁禅师抚州南城人也。姓郭氏。年十四于吉州满田寺出家,后往嵩岳受戒,乃杖锡游诸禅会,因参翠微和尚。问曰: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每日和尚上堂不蒙一法示诲。意在于何。翠微曰:‘嫌什么?’有僧举前语问洞山,洞山云:‘阁梨争怪得老僧。’法眼别云:‘祖师来也。’东禅齐云:‘此三人尊宿语还有亲竦也无。若有阿那个亲。若无亲竦眼在什么处?’又谒德山问曰:‘远闻德山一句佛法。及乎到来未曾见和尚说一句佛法。’德山曰:‘嫌什么?’师不肯乃造洞山如前问之,洞山曰:‘争怪得老僧。’师复举德山头落语,因自省过,遂止于洞山随众参请。一日问:‘如何是祖师意。’洞山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师从此始悟厥旨。复抠衣八稔,受湖南马氏请,住龙牙山妙济禅苑。号‘证空大师’。有徒五百余众法无虚席,上堂示众曰:‘夫参学人须透过祖佛始得。’新丰和尚云:‘祖教佛教似生怨家,始有学分,若透祖佛不得即被祖佛谩去。’时有僧问:‘祖佛还有谩人之心也无?’师曰:‘汝道江湖还有碍人之心也无。’又曰:‘江湖虽无碍人之心,为时人过不得,江湖成碍人去,不得道江湖不碍人。祖佛虽无谩人之心,为时人透不得。祖佛成谩人去,不得道祖佛不谩人。若透得祖佛过,此人过却祖佛也,始是体得祖佛意,方与向上古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学祖,则万劫无有得期。’又问。如何得不被祖佛谩去。师曰:‘则须自悟去。’师在翠微时问如何是祖师意?翠微曰:‘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翠微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师梁龙德三年癸未八月示有微疾。九月十三日夜半大星陨于方丈前。诘旦端坐而逝。寿八十有九。”《祖堂集》卷八本传:“凡歌行偈颂,并广行于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四八录其偈颂九十七首,并录齐己所作序云:“禅门所传偈颂,自二十八祖止于六祖,已降则亡,厥后诸方老宿亦多为之,盖以吟畅玄旨也。非格外之学,莫将以名句拟议矣。洎咸通初,有新丰、白崖二大师所作,多流散于禅林,虽体同于诗,厥旨非诗也。迷者见之,而为抚掌乎?近有升龙牙之门者,编集师集,乞余序之。龙牙之嗣新丰也,凡托象寄妙,必含大意,犹夫骊颔蚌胎,炬耀波底,试捧玩味,但觉神虑澄荡,如游寥廓,皆不若文字之状矣。且日鲁仲尼与温伯雪子,扬眉瞬目,何妨言语哉。乃为之序云耳。”

猜你喜欢

  • 马郁

    名或作彧。唐末五代时范阳人。能言善辨,以文章称。唐昭宗乾宁末为幽州刀笔小吏,后在李克用幕,累官至检校司空、秘书监。李存勖礼遇亦厚。卒于太原。

  • 凌源县

    1914年改建昌县置,属热河热河道。治所在塔子沟 (即今辽宁凌源市)。民国 《凌源县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桃源之例,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1928年属热河省。1955年划归辽宁省。1991年改设凌源市。 旧县名。

  • 让耕

    同“让畔”。三国 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坐论》:“苟宅无情于择贤,不惜吉于设为,则屋不辞人,田不让耕,其所以为吉凶薄厚,何得不均?”【词语让耕】   汉语词典:让耕

  • 蔽亏

    因遮蔽而半隐半现。皎然《奉陪陆使君长源裴端公枢春游东西武丘寺》:“瑶草自的,蕙楼争蔽亏。”

  • 诃罗旦

    即呵罗单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隋书赤土传》:赤土国“南诃罗旦国”。

  • 息龙山

    即今云南洱海南岸团山。唐代称息龙山。唐樊绰 《蛮书》 卷7: “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龙尾城东北息龙山,南诏养鹿处,要则取之。” 现为洱海公园。

  • 白水江镇

    在陕西省略阳县西北部。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 7210。镇人民政府驻大沙坝,人口 2310。宋代名江镇,后因处白水江岸,更今名。明设白水江巡检司,清置铺司。1956年由小河、江镇合并设白水江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设镇。镇北青泥岭,古为连接秦、蜀、陇要冲。产玉米、稻、小

  • 弥浑水

    即今内蒙古乌审旗东南、陕西榆林市西之海流兔河 (哈柳图河)。《元和志》 卷4德静县: “周武帝于此置弥浑戍,南有弥浑水。”

  • 郑燮

    【生卒】:1693—1765 【介绍】: 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

  • 伊尹

    商初大臣。名挚,又称伊挚,殷墟甲骨文中或简称伊。相传曾为有莘氏媵臣,入商辅佐成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称为阿衡或保衡。汤死后,其子太丁未立而卒,他先后辅立太丁弟外丙、仲壬。仲壬死后,复辅立太丁子太甲。太甲即位,不遵汤法,乃放之于桐,摄政。太甲居桐三年,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