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郡为州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消了郡一级建制,从而裁汰了一批冗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即将原来的州、县两级制改为郡、县两级制。据统计,到大业五年全国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余,每郡平均领六县以上。唐代以后,州、郡之称虽屡有改易, 但州(郡)、县的直接隶属关系则历代相沿不变。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节省政府开支的重要改革措施。南北朝时,地方设州、郡、县三级,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耗费了国家大量资财。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用度支尚书杨尚希、太子少保苏威等大臣之策,撤消了郡一级建制,从而裁汰了一批冗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即将原来的州、县两级制改为郡、县两级制。据统计,到大业五年全国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余,每郡平均领六县以上。唐代以后,州、郡之称虽屡有改易, 但州(郡)、县的直接隶属关系则历代相沿不变。
并列 蒙、被,承受。承受恩德。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2:“崔相姻亲交朋,~。”《红楼梦》:“贾元春~,皇上赐她回家省亲,把个贾府忙得如同开了锅似的。”△褒义。用于描写下属对上司的恩德感受。→感恩戴德
比喻不亲历险境便不能成功。《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忠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策马先进。士卒皆努力向前。” 参见:○虎穴得子 【检索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 古籍全文检索: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全站站内检索: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了:完全。遽:惶恐,窘急。完全没有惶恐、窘急的表情。形容十分从容镇定。《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收:逮捕。故:仍旧。琢钉戏:作弈棋游戏。)
【介绍】: 清湖南巴陵人,字柱君,号云涛。嘉庆贡生。诗多效明前后七子及清初诸老。有《垂云山房集》。 【龚立海作品 ==>】
同“雁塔题名”。宋 葛立方《减字木兰花.四侄过省候廷试席上作》词:“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检索雁塔高题 ==>】 古籍全文检索:雁塔高题 全站站内检索:雁塔高题
有记当时说书之情形。卷三《唱盲词》云:“东西两调尽盲词,弦子琵琶震一时;唱只山歌为引子,人人争说是唐诗。”同卷《说书》云:“一声尺木乍登场,滚滚滔滔话短长;前史居然都记着,刚完《三国》又《隋唐》。”同卷《说西游》云:真“习熟稗官记,檐前说唱忙。通途频絰踱,
古代对古九州以外地区的泛称。《诗经·商颂·长发》:“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刘向《说苑·辨物篇》:“八方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先秦文籍《山海经》亦用《海外北经》等记载中原以外地区山、水、居民等。汉代古籍则常将居住在边疆地区的肃慎、北发、搜渠、氐羌等少数民族,称为“海外”、“海之外”或“四海之外”民。晋代,有人将古九州地区叫作“海内国”。至宋,因东北地区居民常渡海至山东
明置,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地架堡在“司(治今平头乡)东北。控御苗夷,最为要地”。
【生卒】:952—1009【介绍】: 宋定州安喜人。杜彦圭子。太祖开宝中为莫州监军。契丹入边,固守城壁,出兵邀击,有战功。太宗至道三年,领梧州刺史,连为并、代、镇定、高阳关钤辖。真宗大中祥符间,副赵稹使契丹,属疾而卒。 【杜守元作品 ==>】
源见“苏武节”。表示坚贞不屈。属国,苏武晚年任典属国的略称。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吊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挂剑心相许,属国吞毡志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