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拉濟蘭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作“扎剌只剌”。
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作“扎剌只剌”。
元置,即今安徽潜山县西北十五里野寨乡。《方舆纪要》 卷26潜山县: 野人原寨 “宋景炎二年,刘源等于此起义兴复,克黄州及寿昌军。元置寨。《志》 云: 县有旧寨二: 野人原及天堂寨也”。
唐置,属鄯城县。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湟水南岸。《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县: 临蕃城 “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戎城”。后没入吐蕃。
兵用抛掷燃烧性火器。始于宋代。多用于攻守城。编竹为疏眼笼,腹大口狭,形微修长,外糊纸数重,刷令黄色。入火药一斤并加小卵石,使其势重,束秆草三五斤为尾,以砲放之。焚攻城敌军积聚及惊兵马。 【检索竹火鹞 ==>】 古籍全文检索:竹火鹞 全站站内检索:竹火鹞
算学名题。出自《九章算术》勾股章第十四题。大意为:有竹高一丈,竹末被折而抵地,竹末去竹本三尺,求相折处高。以竹末去竹本为勾,竹末折而抵地部分为弦,相折之处为股。即由勾、股弦和推求股。 【检索竹高折地 ==>】 古籍全文检索:竹高折地 全站站内检索:竹高
同“疾雷不及掩耳”。晋 傅玄《傅子.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见“疾雷不及掩耳”。晋傅玄《傅子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
地名。约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和西乌珠穆沁旗间。元于此置系官牧场,孳养马匹,属太仆寺。 【检索阿刺忽马乞 ==>】 古籍全文检索:阿刺忽马乞 全站站内检索:阿刺忽马乞
①即今天津市北运河东岸北仓镇。清乾隆《天津县志》卷4:西沽巡检辖有北仓村。光绪《天津府志》卷23:天津县北乡有北仓镇。 ②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金山卫城北三里。五代汉乾祐时,移浦东场盐课司于此。盐业兴盛。 在天津市北辰区中部偏西。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
同“灞陵醉尉”。清陈维崧《贺新郎.送彭直上下第还邓州》词:“身是陇西猿臂种,家世由来善射。遭几度、蓝田尉骂。”
在今河北迁西县北潘家口。《方舆纪要》卷11遵化县: “潘家口在县东北四十里。嘉靖三十八年,朵颜导把都儿入犯,渡滦河,由潘家口而西,大掠蓟州。” 即今河北省迁西县北潘家口。《明通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锡林阿、娄巴图尔“乘间入潘家口,渡滦河而西”,即此。
(《魏志•明帝纪》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