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九黎

九黎

又称玄都氏。相传为少昊时南方诸侯。黎氏九人,曾为恶乱德,使“民神杂糅”;其后裔三苗,于尧时又行凶德,为尧所诛(《国语·楚语下》)。


【检索九黎 ==>】 古籍全文检索:九黎     全站站内检索:九黎

猜你喜欢

  • 杜诗

    【生卒】:?—38【介绍】: 东汉河内汲人,字君公。少有才,为郡功曹。光武帝建武元年三迁为侍御史。七年迁南阳太守,修治水利,垦辟耕地,郡内殷富。又造作水排,鼓风炼铁,铸为农器,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称便。时人比于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誉。

  • 丹江口市

    在湖北省西北部、水江上游,东北邻河南省。十堰市代管。面积 3121 平方千米。人口48.8万。辖4街道办事处、12镇、1乡。市人民政府驻人民路。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属南阳郡。三国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隋开皇五年(585年)为均州治。唐天宝元年(742年)为武当郡治,乾

  • 姚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余姚县(今浙江余姚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余姚市大部和慈溪市西部地。七年 (624) 废。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为姚州都督府治。治所在姚城县 (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姚安县地。《旧唐书·地理志》: “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内人多姓姚,故置姚州。”为唐经营西南边疆的重镇。天宝后废。南诏改弄栋节度。宋大理改姚府。元至元十二年 (12

  • 杜审权

    字殷衡,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进士登第后入仕。咸通三年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罢相后,出任镇海军节度,镇压庞勋义军。官太子太傅,分司东都时卒。(,参见《新庸书》)【介绍】:唐京兆杜陵人,字殷衡。世称小杜公。杜元颖从子。登进士第。历迁右拾遗、翰林学士承旨。居翰林最久,终不漏禁近语,擢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十年,权知礼部贡举。十一年,选士三十人,后多至达官。懿宗立,拜吏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咸通九年,

  • 玉石同碎

    比喻善恶一齐毁坏。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参见:○玉石俱焚 见“玉石皆碎”。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

  • 游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汉景帝刘启不好辞赋,司马相如只得辞官,赴梁国到梁孝王刘武

  • 徇公灭私

    徇:同“殉”。谓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唐.白居易《与薛萃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亦作“徇公忘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当众人莫敢言之时,在偏州无可用之地,义形正色,愤激至诚,非特救当世正人端士

  • 解缙以帝命归乡奉亲。

    曾棨《内阁学士春雨解先生行状》:“上以其亲老,二子皆仕,特赐归省。暨还朝,改授江西道监察御史。岁庚午,诏‘近臣有父在者皆得入觐’,时公父年八十余,即日上道。及谒见太祖,深加礼遇,因悯其老,特命公归侍以终养焉。公至家事亲之暇,闭户读书,率意为古文,其于性命道

  • 帕竹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塔布噶举系下四大支系之一。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塔布拉杰弟子帕木竹巴多吉杰波在前藏帕木竹地方建丹萨替寺,收徒传法,创立此派,遂以该寺所在地名命名。十三世纪初,帕木竹巴地方贵族郎氏家族控制教派领导权。至元五年(1268),元以其地为卫藏十三万户之

  • 玛卜加喀巴普山

    一名玛布置喀巴布冈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冈仁波齐峰西南。为阿里之西南界。玛卜加河发源于此。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唐古忒(藏)语:玛卜加,孔雀也。山形似孔雀, 口有泉流出,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