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季梁谏追楚师》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选自:《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大夫薳章求和,驻军在瑕地等候消息。随国人派一位少师主持和议。斗伯比对楚王说:“我国在汉水以东不能得志,这种局面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充军队,装备武器,用武力压制小国,小国则由于害怕而联合起来图谋我们,所以难以离间他们。汉水以东的国家,随国最大,随国一骄傲,必定轻视周围的小国。小国脱离随国,符合楚国的利益。随国的少师很自大,请摆出老弱士卒给他看,以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随国有季梁在,这个办法有什么用?”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着想,少师是会得到他们国君的宠信的。”楚王就撤去精锐军队和装备,而以老弱士卒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准备答应他。季梁拦阻随侯,说:“上天正授予天命给楚国,楚军做出的软弱姿态,大概是要引诱我们。君王急什么呢?下臣听说过小国能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所谓道,就是对百姓忠心,对神灵诚信。在上面的人想到有利于百姓,这就是忠心;祝史用真实的言辞祝祷神灵,这就是诚信。现在百姓挨饿而君王满足私欲,祝史假报功德以祭告神灵,下臣不知道这样的小国怎能抵抗大国。”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祭祀的谷物也都丰盛齐备,怎么不诚信?”季梁回答说:“百姓,是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王先教养好百姓,然后尽力奉神。所以祭祀时奉献牲畜祝告说:‘又高大又肥壮’,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有,饲养的牲畜高大肥壮,繁殖很快,不生疥癣之类的疾病,各类良种应有尽有。奉献谷物祝告说:‘谷物又洁净又丰富’,是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妨碍农事,百姓和睦,年成富饶。奉献甜酒祝告说:‘米又好,酒又香’,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好的品德,而无违背德行的念头。所谓芳香远闻,不单指祭品而言,也是指没有邪恶之心。所以要提倡致力三时,推行五教,亲近九族,以此来虔诚地祭祀宗庙鬼神。这样一来,百姓和睦,神灵也降福给他们,因此事情一做就能获得成功。现在百姓各存一心,鬼神也缺乏主人,君王虽然自己祭祀丰盛,又能有什么福分呢?君王姑且治理好政事,同时亲近同姓的兄弟国家,也许可以兔于患难。”随侯害怕,就着手治理政事,楚国遂不敢进攻。
 



猜你喜欢

  • 下峒司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本明下洞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设巡司。后移巡司于古丈坪。

  • 哭秋风

    借指感时事而悲怀。唐李贺《南园》诗之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参见:○宋玉悲秋 【检索哭秋风 ==>】 古籍全文检索:哭秋风     全站站内检索:哭秋风

  • 直脱儿

    蒙古部人。初随从窝阔台征伐钦察、康里、回回等部,1232年收河南、关西诸路。1236年在涿州(今河北涿州)建置织染七局。后为涿州路达鲁花赤。 【介绍】: 元蒙古人。从太宗攻钦察、康里、回回等部,又从收河南、关西诸路。授涿州路达鲁花赤。 【直脱儿作品 ==>】 

  • 养息牧厂

    亦作杨柽木厂。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置,属盛京礼部 (后改属盛京将军)。驻地在杜尔笔山杜尔笔城 (亦作都尔鼻城),今辽宁彰武县。《清一统志 · 牧厂》: 养息牧厂 “在盛京锦州府广宁县北二百一十里彰武台边门外。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乾隆间移至大凌河牧厂。

  • 五色线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旧谓臣下规谏皇帝之过失为“补衮”。补衮需用五色线。后亦用“五色线”为华美文章的典故。明.文彭《博士诗集》卷下:“少小习章句,朝夕亲笔砚。词场十度游,终迷五色线。”【词语五色线】   汉语词典:五色线

  • 土洑镇

    即道士洑。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乡。唐符载《土洑镇保宁记》:“夏口至西南四百里,其山曰西塞,其镇曰土洑,山镇相距可百余丈。”

  • 革故立新

    见“革故鼎新”。曹禺《王昭君》2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单于。”

  • 彩凤求凰

    同“凤求凰”。宋贺铸《凤求凰》词:“南薰难销幽恨,金徽上,殷勤彩凤求凰。”

  • 宜春泉

    或曰又名灵泉。在今江西宜春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袁州宜春: “有宜春泉,酝酒入贡。”《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灵泉 “即宜春泉。在 (宜春) 县西四里。李

  • 夏墟

    或作夏虚。《左传· 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命以 《唐诰》 而封于夏虚。” 其地有三说: (1)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西晋杜预注: “夏虚,大夏。今大原晋阳也。” (2) 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明顾炎武 《日知录》 三十一云: “窃疑唐叔之封,……在于翼。” (3) 在今山西夏县东北。近年东下冯遗址考古发掘资料可资印证。即“夏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