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壮悔堂集·吾家世戍籍》

《壮悔堂集·吾家世戍籍》


壮悔堂集
原文
    吾家世戍籍。祖父顾以文学致通显,未有习武事者,有之自季弟始。季弟勉乎哉! 
    方叔父司成公以词臣倾动天下,天下荦荦材贤之士,胥出其门。是其诗书之泽,将十世未艾也,季弟胡为乎以武名耶? 
    嗟乎!士不因时通变,守一卷之书终其身,咿唔呻吟,以为不失祖父之旧,亦何其固而不知所择也!天下承平尚文,开创尚武。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时,二百年之间,放牛归马,天下习之,士非登甲科不贵,其以韬钤起家者,虽佩虎符,开镇千里,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吾祖之少也孤,曾王伯父尝进而命之曰:“吾戍籍也。尔不力于学,将为伍卒矣!”吾祖用是自奋,与伯祖同致身列卿。其后,吾祖又进吾父若叔而命之曰:“尔勿以我为贵,吾戍籍也。尔不力于学,将为伍卒矣!”吾父若叔之克奉吾祖之教也亦然。季弟尝从父兄之后闻之矣。季弟勉乎哉! 
    今天下疆土甫定,国家且歌《大风》、思猛士,季弟能用其材武,将来御侮干城,未可量也。欧阳永叔之送田秀才也,谓秀才“将家子,反衣白衣,从乡贡士举于有司。彼此一时,各遭其势而然也。”季弟顾乃脱儒冠,负弩称干,驰骋熊羆之队而争其上驷,岂非亦遭其势而然耶?往吾父司徒公佐司马,力能去其戍籍而不肯,曰:“留以警吾子孙也。”然则世有公卿之后,既不事诗书,又不能事骑射,徒矜高其门第而不知警者,其有愧于季弟多矣。季弟勉乎哉!(选自《壮悔堂集》) 

译文
    我们家祖上世代(都是)军籍。祖父反而以文学身居显位,(从那之后)没有修习武事的,有习武的是从幼弟你开始。幼弟,你努力吧! 
    当时叔父大司成公以文臣令天下人倾慕,天下卓绝之士皆出其门下。这是诗书传家的恩泽,将会历经十代也不会终止,幼弟你为何要以习武扬名呢? 
    哎,读书人不能根据时代变化而寻求变通,(反而)枯守着一本书终其一生,咿咿呀呀的吟读,认为没有丢弃祖父、父亲们的旧业,这是多么的固执而不知道有所选择啊!天下太平时崇尚文治,开国创业时崇尚武功。过去我的祖父正逢明代兴盛时期,二百年间,战马放归,从事耕种,不起战争,全天下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读书人不考中进士就不算是显贵,那些凭借军功发迹的人,即使佩戴虎符,统兵镇守千里之地,见了王公大臣们也要卑躬屈节,屏息敛气,紧张不安,不敢抬头直视。我的祖父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曾伯祖父曾经对他训诫道:“我们家是军籍,你不努力学习,将要成为士卒。”我的祖父因此发奋读书,与伯祖父一起出仕名列九卿。后来,我的祖父又对我的父亲你的叔父训诫道:“你不要以为我显贵,我们家是军籍。你不努力学习,将要成为士卒。”我的父亲你的叔父也能够遵奉我的祖父的教诲。幼弟你应该曾从父亲和兄长那里听说过。幼弟,你努力吧! 
    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朝廷将征募勇士守卫边疆,幼弟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武艺,将来抵御外侮,保卫城池,前途不可限量。欧阳修送田秀才,对田秀才说“你是将家子弟,却穿上儒生的装束,从乡贡士被举荐给官吏做官。现在和以前不同,是遭逢的时势不同罢了”。幼弟反而脱掉儒生的帽子,背上弩箭举起盾牌,在精兵强将中争取出类拔萃,难道不也是遭逢时势才这样的吗?过去我的父亲司徒公辅佐兵部尚书,有能力脱去他的军籍而不愿去做,说:“留着告诫我的子孙。”然而,世上有王公大臣的后代,既不能读诗书以求取功名,又不能骑马射箭习练武艺,只是夸耀自高其家世出身而不知道自我警醒的,比起幼弟你来,他们惭愧多了。幼弟,你努力吧! 

《壮悔堂集·吾家世戍籍》    

猜你喜欢

  • 临济寺

    东魏兴和二年 (540) 创建,原在今河北正定县城东南二里临济村。晚唐时住持僧义玄在此创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唐显通八年(867) 义玄逝世,其弟子建衣钵塔于正定城内东南隅,即今澄灵塔,临济寺也随即迁于城内。寺早毁,塔为金大定年间重修。

  • 言不达意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宋 程颐《与吕大临论中书》:“窃恐辞命不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见“言不逮意”。《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

  • 箕山之操

    同“箕山之节”。《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 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见“箕山之节”。《后汉书·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词语箕山之操】  成语:箕山之操汉语词典:箕山之操

  • 库川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寰宇记》卷35宜川县:“库川在县西北二十里。从云岩县界入,合丹阳川。按《图经》云,川南是汉,川北是胡,胡汉之人于川内共结香火,故唤香火为库,因此为名。又名小库川。”

  • 王允成

    字述文,泽州(今山西晋城)人。万历中乡举,授获鹿知县。因治行卓异等原因,征授南京御史。熹宗即位,陈保治十事,论“梃击”、“移宫”事。天启时,中贵刘朝、魏忠贤与客氏相倚为奸。他抗疏历数其罪。忠贤辈对他恨之切齿。复弹劾忠贤,忠贤益恨,赵南星为吏部,调之北,不久

  • 菩提流支

    北魏僧人。一作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学宗世亲大乘瑜伽,通三藏,工咒术。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北魏宣武帝永平初至洛阳,住永宁寺,率领七百梵僧,主持翻译佛经。后随东魏迁邺城,继续译经,前后近三十年。有《入楞伽经》等三十部,一百零一卷。

  • 鱼游宋池

    比喻危在旦夕。隋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燕巢卫幕,鱼游宋池,殄灭之期,匪朝伊夕。” 参见:○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主谓 池,护城河。据《艺文类聚》卷96、《太平广记》卷466引汉应劭《风俗通》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鱼悉露死。”后以“鱼游宋池”

  • 大家

    (—jiā)①宫中近侍、后妃对皇帝的称呼。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花蕊夫人《宫词》之十三:“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鹦鹉念新诗。”②谓众人。犹大伙儿。戴叔伦《白苎词》:“大家为欢莫延伫,顷刻铜龙报天曙。”

  • 茅黍

    汉代茅容的黍食。郭泰遇见茅容,觉得他举止与众不同,便借宿于茅家。茅容杀了鸡给母亲吃,自己和客人只吃粗饭淡菜。对此,郭泰大为赞赏。见《后汉书》卷九十八。后世因以“茅黍”称待客饭菜不丰盛。

  • 殷仲堪作《致谢玄书》。

    《晋书》卷八十四《殷仲堪传》:“仲堪致书于玄曰:‘胡亡之后,中原子女鬻于江东者不可胜数……’玄深然之。”“胡亡之后”当指本年苻坚肥水溃败之事,此书当作于此后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