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阳
古国名。西周封国。妘姓。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春秋》襄公十年(前563年):晋荀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戌焉,即此。后国灭于晋而地入于宋。
古国名。西周封国。妘姓。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春秋》襄公十年(前563年):晋荀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戌焉,即此。后国灭于晋而地入于宋。
【介绍】:柳宗元《渔翁》诗句。欸乃,划船摇橹声。二句写渔翁飘然自适于山水之间的奇趣,造语奇警,引人遐思。
书名。清末沈祖燕辑。不分卷。记沈氏奉命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查办湖南永绥厅苗民起事,及三十三年查办云南中缅边界有关领土主权、安南建筑铁路凌辱华工两案的始末。多为辑举两案公牍,兼及被罢革诸员的罪责和有关判词。其中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南边疆的有关情事记述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去华。举进士。除国子博士。靖康之乱,于太学叱责金将,身被剑击,绝而复苏。高宗闻其名,召拜礼部郎中。 【祖秀实作品 ==>】
源见“烧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大杀风景。清 孔尚任《桃花扇.骂筵》:“赏心亭上雪初融,煮鹤烧琴宴巨公。” 见“焚琴煮鹤”。唐韦鹏翼《戏题盱眙壁》:“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亦作石老人咀。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南。大石兀立海边,上锐而下丰,自西北望之,伛偻如老人。内有石老人山。清同治《即墨县志》卷4《墩堡》:敖山卫有石老人。 村名。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部。属中韩街道办事处。人口 3900。因村前海中屹立一礁石,形似老人蹲坐,故名。
【生卒】:?——1842孟津(今属河南)人,居白鹤镇。丈夫死过三期,自杀。
报纸名。清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4.2.4)在香港创刊。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王韬主办,洪干甫、钱昕伯助编。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鼓吹变法自强。设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等栏目,每日必附论说,刊发政论文章。曾载王韬《变法》、《变法自强》、《
在今河南博爱县西十二里许良镇。金天会十四年(1136)《汤王庙碑》作“许良巷”。旧属河内县,1913年属沁阳县,1927年属博爱县。在河南省博爱县西部。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地许良,人口 5800。宋为许良巷。明正德年间改称许良镇。清称竹坞郡,因盛产竹子得名。1927年改中山镇。1946年为纪念在张坡战役中牺牲的奚英政委,改称奚英镇。1958年建奚英公社,1960年改许良公社
读音:Y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一名阳台。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隅阳台山上。《寰宇记》卷148巫山县: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楚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即此也”。南朝梁江淹诗:“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方舆胜览》卷57:阳云台“在巫山县西北五十步。……李白诗:我到巫山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