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在狱咏蝉并序》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zài yù yǒng chán bìng xù
在狱咏蝉并序
译文注释
《在狱咏蝉并序》的诗词大意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有古槐树念珠一样。虽然生意可以知道,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晚上照低阴,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人心不同于以往,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蝉声足以感动人,德人以象贤。
所以自身清白的,禀承君子通达人的高尚行为,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候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寄藏作用的关键。
有眼睛就开,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以世俗厚而真实。
吟大树的微风,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迷路艰难,遭时微徽。
不哀伤而自己怨恨,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见情沿物应,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其他声音的寂寞。
不是指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西部陆蝉声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不堪两鬓影,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露重飞不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无人信高洁,谁是代表我的心。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