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清史稿·李文耕传》

《清史稿·李文耕传》


清史稿
原文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阅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归。十九年,教匪①起,寿张令以文耕娴武事,招助城守,训练、防御皆有法,贼不敢窥境。大吏闻其干略,起复补原官。
    在邹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妇陈诉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责,其子叩头流血,母感动请释,卒改行。听讼无株累,久之,讼者日稀。善捕盗。养捕役,使足自赡,无豢贼;数亲巡,穷诘窝顿②。尝曰:“治盗必真心卫民,身虽不能及者,精神及之,声名及之。”终任,盗风屏息。课诸生,亲为指授,勉以为己之学③,民呼李教官,又呼为李青天。调冠县,迁胶州,浚云、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济宁直隶州,未之任。巡抚琦善特荐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调沂州,立属吏程课,谓:“官不勤则事废,民受其害;教化本于身,然后可以教百姓。”属吏皆化之。沂郡产檞树,劝民兴蚕,建义仓备荒。捕盗如为令时。寻擢兖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亲。属厅请浚淤沙,需银五万,往视之,曰:“无庸!春涨,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迁浙江盐运使。时盐业疲累,充商者多无藉游民。文耕知其弊,请分别征缓,以纾商力。责富商领运,不得因引滞贱价私卖,课渐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复调山东。严治胥役,诈赃犯辄置重典。断狱宽平,责属吏清滞狱,数月,积牍一空。谓:“山东民气粗而性直,易犯法,亦易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岁,调贵州。凿桐梓葫芦口,以息水患。黔产,无绵布,设局教之纺织。贫民艰生计,重利而薄伦常,撰文劝导,曰家喻户晓篇。十三年,休致归。
文耕平生以崇正学、挽浇风为己任,在山东久,民感之尤深,殁祀名宦。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三》)
【注】①教匪:因信某种宗教而作乱者。②窝顿:窝藏。③为己之学:即儒学。

译文

    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庭贫困,对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学。嘉庆七年考中进士,凭借知县的身份被派遣到山东,请假回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后,守孝期满,补任邹平知县。到官任过了四个月,由于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称病离任。但因官事牵累,没能回家。嘉庆十九年,教匪作乱,寿张县令因听闻李文耕对军事很娴熟,就请他帮助守城事务,李文耕在训练、防御方面都颇有办法,使得贼寇不敢侵犯寿张县境。上级官员听说他的才干和谋略,起用他补任原职。
    李文耕在邹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位妇女控告儿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这当成自身过失而责备自己,那妇女的儿子叩头认错直至流血,他母亲受感动,请求释放儿子,那孩子最终也改正了品行。李文耕审案不搞株连,时间长了,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李文耕善于搜捕盗贼,他供养逮治盗贼的差役,让他们生活自足,不必豢养盗贼谋利;他多次亲自巡查,彻查窝藏坏人的行为。他曾经说:“治理盗贼,一定要有保护百姓的真心,即使不能亲自做到,精神状态方面要达到,声望影响方面也要达到。”在他的整个任职期间,邹平的盗贼敛迹消失。李文耕还教儒生们上课,亲自给他们指导讲授,勉励他们努力钻研儒学,百姓都尊称他为“李教官”,又称他为“李青天”。调任冠县知县,不久升迁到胶州。他领导疏浚了云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济宁直隶州,还没有到任,巡抚琦善就专门向朝廷推荐他,宣宗早就听说他的名声,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
    李文耕调任沂州。他让属吏站立着,对他们进行考核检查,并训导他们说:“官员不勤奋,政事就会荒废,百姓就会受伤害;教化应从自身做起,自身经教化,才能教化百姓。”属吏们都得到他的教化。沂郡产檞树,李文耕鼓励百姓兴办养蚕业,他还领导修建义仓以防备荒年,在搜捕盗贼方面跟他做县令时一样出色。不久他被提拔为兖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时一定亲力亲为。属官请求疏浚淤积泥沙,预计需要五万两银子,李文耕亲自去视察,说:“不必了!待春水涨起的时候,就会把淤沙冲刷掉的。”后来果然跟他说的一样。
    道光五年,李文耕调升浙江盐运使。当时盐业不振,充任盐商的多半是无业游民。李文耕明知其中的弊端,请朝廷对盐商区别对待,并缓征盐税,以此来缓解盐商的压力。他责令富商总领盐运,不准借口积压而贱价私卖,于是盐税渐渐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调回山东。他严肃整治官吏差役,对讹诈贪赃的官员用严厉的法典进行处置。李文耕断案宽厚平和,他责令属官清理积压案件,几个月下来,积压的案件就被处理完毕。他说:“山东百姓脾气粗犷,性情刚直,既容易犯法,也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的工作不可不先行。”
    过了三年,李文耕调任贵州长官。他领导开凿了桐梓的葫芦口,以此来平息水患。贵州的物产,没有棉布,他就开设织机局来教当地百姓纺织。贫苦百姓因生计艰难,看重利益,轻视伦理纲常,他就写文章对他们加以劝导,其书取名为《家喻户晓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乡。
李文耕平生把推崇正学和扭转不良风气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在山东做官时间长,山东百姓对他的感激最深厚,他死后,人们在名宦祠祭祀他。

《清史稿·李文耕传》    

猜你喜欢

  • 门殚户尽

    谓全家死亡。《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并列 全家死亡。《三国演义》105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虽有存者,遗孤老弱。”△多用于家庭方面。

  • 唐定奎

    【生卒】:?—1887 【介绍】: 清安徽合肥人,字俊侯。行伍出身。咸丰、同治间,多次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以提督记名。日本侵扰台湾时,以李鸿章荐,率所部前往防守。光绪间,擢福建陆路提督。中法战争爆发,奉命严守海防。卒谥果介。 【唐定奎作品 ==>】 

  • 武昌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元和元年 (806)升鄂岳观察使置,治所在鄂州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较长期领有鄂、岳、蕲、黄、安、申、光等州,约当今湖北广水、应城、汉川以东,河南淮河以南,固始、商城及湖北英山、黄梅以西,湖南洞庭湖和汨罗江以北地。五年 (810) 废。宝应、太和、大中时均曾复置,皆不久废。文德初又置,天祐二年(905) 并入淮南。五代吴复置,北宋初废。②南宋嘉定十四年 (1221)

  • 大虫江

    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叆河。为鸭绿江支流。清《满洲源流考》卷15引《元一统志》:“大虫江在辽阳路,发源县东南龙凤山分水岭下,东南流经废博索府(即婆速府),南流合于鸭绿江。”

  • 瞻国军

    五代汉升榷盐务置,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后周显德三年 (956) 升为滨州。

  • 一鳞片甲

    见“一鳞半甲”。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 惠民局

    官署名。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合并五处出卖药所置,全称为医药惠民局,属太府寺。掌配制药品出卖,取其息钱以助户部经费。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改行在熟药所为太平惠民局,设监官、监门官。二十一年,诸州、府亦置。官署名。见“和剂局”。

  • 本年重要作品:。

  • 林家少妇

    借指梅花。柳亚子《咏梅词十二首为黄尧赋》诗: “踏雪西泠忆旧游,林家少妇动人愁。吴山立马平生意,肯负铙歌入越州。” 参见:○梅妻鹤子 【检索林家少妇 ==>】 古籍全文检索:林家少妇     全站站内检索:林家少妇

  • 下苏阿

    在今四川巴塘县南苏哇龙乡。清雍正七年(1729)置下苏阿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