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镇
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部,北临渤海。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 5700。因位于区境北部海滨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李家沟,人口 4700。因李姓首居此地,聚落位于山沟处而得名。1949年属双岛区。1956年设方家乡,后改北海乡。1958年属双岛湾公社,1961年析置北海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置镇。主产玉米、蔬菜等。水产品著名。有机械、建材、水产品加工等厂。水北公路经此。
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部,北临渤海。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 5700。因位于区境北部海滨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李家沟,人口 4700。因李姓首居此地,聚落位于山沟处而得名。1949年属双岛区。1956年设方家乡,后改北海乡。1958年属双岛湾公社,1961年析置北海公社。1983年复乡,1995年置镇。主产玉米、蔬菜等。水产品著名。有机械、建材、水产品加工等厂。水北公路经此。
粟(sù速):小米。泛指粮食。此典指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不吃周朝粮食。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有气节。殷朝末年,有个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东)。国君有几个儿子,大子叫伯夷,小子叫叔齐。孤竹君去世,按遗嘱应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不肯,坚持把君位让给哥哥伯夷,而伯夷遵父命要弟弟叔齐继位,兄弟两人互相推让。结果两人都没有继承君位,先后都逃走了。他们投奔西部地区一个诸侯国首领周伯昌(周文王姬昌)。当
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人。北周时以善战封伯爵,附隋文帝,击尉迟迥有功,进位上开府。隋初,进爵为公。平陈之役,从军数有战功。历洪州、云州、朔州总管。威名著于突厥,后以病免,卒。(,参见《北史》)【介绍】:隋云中人。性果毅,善骑射。初仕北周,以战功拜大都督。入隋,授丹州刺史,进爵为公。突厥扰边,拜云州总管以镇之,屡斩其将,突厥畏惮,不敢犯塞。未几以疾还,卒。
在今河南南乐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五花营,“唐时河北五镇尝会兵于此,因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一名大王峰。高五千丈。东瞰北溪,南瞰西溪。东麓有昇真洞,一名仙蜕崖。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 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虾蟆碚“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名天柱峰, 自此山势稍平”。《方舆
源见“狐死首丘”。喻指故乡。窟,指狐穴。晋郭璞《平刑疏》:“退未绝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南朝 梁沈约《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纡情于丘窟。”【词语丘窟】 汉语词典:丘窟
1253—1291元朝大臣。字永叔。蒙古蔑儿乞氏。大名路宣慰使※阔阔之子。少孤,稍长入国学,受业于祭酒许衡。入宿卫,后授中顺大夫、右侍议、迁中议大夫、同修起居注。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任礼部尚书,改吏部,进御史台侍御史。次年,从征叛王乃颜,有功,迁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二十八年,改本道肃政廉访使,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不久卒。
若耶溪的别名。在浙江省绍兴市,向北流入镜湖。相传唐徐浩游此地,认为若邪溪名不合礼度,遂改名五云溪。杜牧《寄浙东韩八(乂)评事》:“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应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累迁南京吏科给事中。时讲筵久罢,福王不就国,起龙首疏及之。又请复建文年号,追谥靖难仗节诸臣。有《留垣奏议》。 【黄起龙作品 ==>】
一作白地。即今西藏浪卡子县北白地。《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拜的城 “在日喀则城东三百三十二里”。 又作雅尔博罗克勒巴底。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东北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