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梁书·沈约传》

《梁书·沈约传》


梁书
原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幼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兴宗为郢州刺史,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尝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入为尚书度支郎。
  齐初为征虏记室,所奉之王,齐文惠太子也。太子入居东宫,为步兵校尉,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当时王侯到宫,或不得进,约每以为言。太子曰:“吾生平懒起,是卿所悉,得卿谈论,然后忘寝。卿欲我夙兴,可恒早入。”迁太子家令,后迁中书郎、黄门侍郎。时竟陵王亦招士,约与兰陵萧琛、琅邪王融、陈郡谢朓、南乡范云、乐安任昉等皆游焉,当世号为得人。明帝即位,进号辅国将军,迁国子祭酒。永元二年,以母老表求解职,改授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高祖在西邸与约游旧,建康城平,引为骠骑司马,将军如故。时高祖勋业既就,天人允属,约尝扣其端,高祖默而不应。佗日又进曰:“今童儿牧竖,悉知齐祚已终,莫不云明公其人也。天文人事,表革运之征,永元以来,尤为彰著。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是历数所至,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高祖曰:“吾方思之。”对曰:“公初杖兵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就,何所复思。昔武王伐纣,始入,民便曰吾君,武王不违民意,亦无所思。公自至京邑,已移气序,比于周武,迟速不同。若不早定大业,稽天人之望,脱有一人立异,便损威德。”高祖然之。
  高祖受禅,为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邑千户,常侍如故。又拜约母谢为建昌国太夫人。奉策之日,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咸来致拜,朝野以为荣。天监二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以约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服阕,迁侍中、右光禄大夫,寻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约性不饮酒,少嗜欲,虽时遇隆重,而居处俭素。十二年,卒官,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七》)

译文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幼年意志坚定,爱好学习,昼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太劳苦而生病,常常减少给他点灯的油或灭掉他的灯。但是沈约把白天所诵读的文章,在夜间进行背诵,于是他博通群书,善于写文章。济阳的蔡兴宗听说沈约的文才就与他交好。蔡兴宗是郢州刺史,推荐沈约做了安西将军府的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孩子们说:“沈记室是道德高尚的老师,你们应当很好地对待他。”后来,他入朝担任了尚书度支郎。
  萧齐初年,沈约担任征虏将军府记室,他所服务的王,是萧齐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入居东宫时,沈约为太子步兵校尉,校理四部图书。当时东宫士人很多,沈约特别受到文惠太子的宠幸,每次他上班时去见太子,到太阳西下了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的得不到允许不能进去,沈约每每把这事提出来向文惠太子进言。太子说:“我生平懒得起床,这您是知道的,有您和我谈论,然后我才忘记了睡觉。您想让我早早地起床,可以早些进来。”沈约升职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升为中书郎、黄门侍郎。那时竟陵王萧子良也招纳贤士,沈约与兰陵的萧琛、琅邪的王融、陈郡的谢眺、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昉等人都在竟陵王门下出入,当时社会上都说竟陵王得到了人才。齐明帝即位,沈约进号为辅国将军,升迁为国子祭酒。永元二年,因母亲年老,沈约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于是改授他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
  梁高祖在西邸的时候,与沈约有老交情,建康城平定后,就推举他为骠骑司马,保留了原有的将军封号。那时高祖的勋业已结束,天和人都觉得允当,沈约曾试探高祖是否有称帝的心思,高祖默然不回答。另一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小到儿童贱如牧人,都知道萧齐的气数已尽,没有不说您是取代萧齐的最恰当的人。天文和人事,表现出改朝换代的征兆,自从永元年间以来,尤其明显。天心不可违抗,人情不可失却,假如是朝代更替的时间已经到来了,虽然想谦让,也是不可能的。”高祖说:“我全面考虑一下。”沈约说:“大人您当初在樊、沔统兵,这时候就应该考虑,现在您已成就了王业,有什么要再考虑的?过去武王伐纣,一进入商都,民众就称他为‘我们的君主’,武王不违背民意,也没有什么考虑就接受了民众的称呼。大人您自从到了京城,已经改变了气运,比起周武王来,只有时间上迟早的不同。若不早些确定称帝的大业,体察天愿人望,倘若有一个人有不同主张而立他人为帝,便有损您的威德。”高祖同意沈约的说法。
  高祖接受禅让后,沈约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照旧担任散骑常侍。又拜沈约的母亲谢夫人为建昌国太夫人。捧着册命文书的那一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余人都来拜贺,朝野都认为是荣耀的事。天监二年,沈约母亲去世,皇上乘车驾亲自出来吊唁。皇上认为沈约年老,不宜于过于哀伤,就派遣中书舍人去帮他回绝客人节制哭泣。守丧期满,沈约升任为侍中、右光禄大夫,不久又升任为尚书令,兼任太子少傅。
  沈约生性不饮酒,少有嗜好,虽然当时给他的待遇优厚,但是他居家仍节俭朴素。天监十二年,沈约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梁书·沈约传》    

猜你喜欢

  • 王仁睿

    947—987 北宋人。宦官。年十余岁即事太宗于晋王府,甚勤谨。太宗即位,授洛苑副使,典宫闱出纳之命,最居亲近。曾与枢密副使柴禹锡等揭发秦王廷美隐秘。 【检索王仁睿 ==>】 古籍全文检索:王仁睿     全站站内检索:王仁睿

  • 老子

    【介绍】: 春秋时楚国苦县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成为道家创始者。后见周衰,乃西出函关,隐去,莫知所终。有《老子》。一说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议。 【老子

  •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宋 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 见“哀丝豪竹”。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

  • 左银青光禄大夫

    官名。西魏、北周置,亦省称为左银青光禄。《寇遵考墓志》:“(明帝)武成二年(560),除前将军、左银青光禄、司寇府都上士。”为加官,无具体职掌,正七命。详见“光禄大夫”。 【检索左银青光禄大夫 ==>】 古籍全文检索:左银青光禄大夫     全站站内检索:左银青光禄大

  • 克因

    读音:Kèyīn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黑龙江志稿》 收载,或作“克音”、“何因”。后改姓“秦”、“何”、“贺”。秦,乃 “克音” 促读谐以汉姓“秦”而得; “何”、“贺”,盖取“何因”之首音谐以汉姓“何”、“贺”而得。

  • 凿颜坯

    即凿坏。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参见“凿坏”。

  • 飞符

    又称符节。清代票号汇兑之凭证。多用银铸,形式或方或圆或椭圆。分作两半,彼此有往来之联号或本号、分号,各存半。汇兑时,两符相合为凭。汇兑完成后,飞符之另一半退回原发汇票的单位。 【检索飞符 ==>】 古籍全文检索:飞符     全站站内检索:飞符

  • 袒腹晒书

    源见“晒腹”。谓诗书尽在腹中,富有学问。清 程先贞《篾丝箧》诗:“不如七夕秋阳暖,袒腹空庭自晒书。” 【检索袒腹晒书 ==>】 古籍全文检索:袒腹晒书     全站站内检索:袒腹晒书

  • 露岩寺

    在今山西古县北。《清一统志平阳府》:露岩寺 “在岳阳县 (治今古县) 北五十里凤凰山顶”。

  • 高归彦

    【生卒】:?—562北齐宗室,字仁英。高欢族弟。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封平秦王。以讨侯景有功,除领军大将军。天保末累迁尚书左仆射。文宣帝死,长子高殷(废帝)即位。与大臣杨愔等共受遗诏辅政。惜以常山王高演(孝昭帝)及长广王高湛(武成帝)威望先重,欲除之,与归彦密谋,归彦口许心违,驰告二王,愔遂为二王所杀。孝昭帝即位,归彦弥见优重。孝昭死,武成帝即位,进位太傅,领司徒。以位居将相,发言陵侮,旁若无人,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