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学生军
清末革命军事团体。宣统三年九月(1911.11)在上海成立,宗旨为“扫除满虏专制,造成共和政体”,成员皆为曾受中等以上教育之青年学生。十一月编练成军,转赴杭州驻扎训练。
【检索中华民国学生军 ==>】 古籍全文检索:中华民国学生军 全站站内检索:中华民国学生军
清末革命军事团体。宣统三年九月(1911.11)在上海成立,宗旨为“扫除满虏专制,造成共和政体”,成员皆为曾受中等以上教育之青年学生。十一月编练成军,转赴杭州驻扎训练。
唐关右人,字正勤。少喜兵法,仗剑从军。以军功,累迁灵州刺史、朔方军节度副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除易州刺史。有惠政,州为立德政碑。二十八年,迁安西都护。天宝元年,为太仆卿兼代州刺史,充河东节度副大使。坐不能治军及行暴政,贬舒州刺史。
晋废帝太和末,隐居宣城文脊山中,山有瞿硎,因以为名。大司马桓温曾往山中拜访,伏滔为文颂赞。卒于山中。 【介绍】: 东晋人。佚其姓名、籍贯。晋海西公太和末,居宣城郡界文脊山中,山有瞿硎,因以名焉。大司马桓温尝造之,见先生披鹿裘,坐石室,神无忤色,莫测高深,乃
【介绍】: 明陕西高陵人,字廷珍。自幼好书,人称“宋五经”。正德举人。授官训导,官至沈王府教授。归乡,从学者甚众。 【宋玉作品 ==>】
字浩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楷隶,隐居嵩山。开元时应诏入京,固辞谏议大夫,旋归栖遁地。(,参见《新唐书》) 【卢鸿一作品 ==>】
组诗名。唐杜甫所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合称。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李光弼等在邺城(今河南安阳)为安史叛军所败,退守洛阳、潼关,因兵源不足,滥向民间征发。适杜甫由洛阳返华州(今陕西华县)任所,以途中见闻写此
按,《史记•酷吏列传》卷一百二十二云“数年,坐法废,守长史”,姑以三年当“数年”;“长史”,《汉书》本传作“丞相长史”。
《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孔传:“继禹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后用以称中国九州之地。唐 王维《兵部起请露布文》:“亿兆广尧封之时,郡县加禹服之外,而犬戎小丑,蜗角偷安,动摇远边。”
春秋时鲁邑。即今山东沂南县南四十四里葛沟镇。《春秋》:隐公七年(前716),“夏,城中丘”。杜注:“在琅邪临沂县东北。”《续山东考古录》卷20兰山县:中丘邑故城“在东北五十里。又名诸葛城,又名王僧辨城,今葛沟镇”。 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沂南县东南。《春秋
东晋升平五年 (361) 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昭平、岑溪等县境。南朝宋大明八年 (464) 后废。南齐复置。后废。
《新唐书.令狐绹传》:“〔绹〕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金莲华炬,金饰莲花形的灯炬。华,同“花”。后用为天子对臣子特殊礼遇的典故。清 杨潮观《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阙恩光。”【典源】 唐·裴廷裕《东观奏记》上:“上将命令狐綯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对,尽蜡烛一炬,方许归学士院,乃赐金莲花烛送之。院吏忽见,惊报园中曰:‘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