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洛锥嘉措
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生于青海梅仰部族。幼年随舅父学习,后赴外蒙古。清顺治九年(1652),赴西藏入哲蚌寺果莽札仓学五大部经,后又在拉萨下密宗院专门研究密宗。获得学位。任哲蚌寺德杨、郭莽两院堪布。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甘丹寺池巴,即宗喀巴金座的继承人,蒙语称锡勒图。清圣祖特招来京,奉旨赴额鲁特、喀尔喀蒙古讲经。后返京,在各寺讲经。
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生于青海梅仰部族。幼年随舅父学习,后赴外蒙古。清顺治九年(1652),赴西藏入哲蚌寺果莽札仓学五大部经,后又在拉萨下密宗院专门研究密宗。获得学位。任哲蚌寺德杨、郭莽两院堪布。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甘丹寺池巴,即宗喀巴金座的继承人,蒙语称锡勒图。清圣祖特招来京,奉旨赴额鲁特、喀尔喀蒙古讲经。后返京,在各寺讲经。
同“覆水难收”。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西游记》五一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泼水难收。’” 见“覆水难收”。《西游记》51回:“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
即今山东济阳县治。《方舆纪要》 卷31济南府济阳县: “本章丘县之标竿镇及临邑县地,金天会七年始析置济阳县”。
1005—1064 藏传佛教噶当派创立人。堆龙(今西藏堆龙德庆)人。藏族。出身于富豪之家。幼年在许(今西藏朗县境内)地方学习藏文,后到康区,从赛尊学习佛教及梵文。闻阿底峡自印度抵古格,于宋庆历五年(1045)专程前往迎其至卫藏传教,并以之为师,但终生未出家为僧。阿底峡卒后,
谓勤学苦读。唐李咸用 《赠友弟》诗: “萤焰烧心雪眼劳,未逢佳梦见三刀。” 参见:○聚萤映雪 【检索萤焰雪眼 ==>】 古籍全文检索:萤焰雪眼 全站站内检索:萤焰雪眼
退避;退走。杜甫《伤春五首》之五:“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
官名。西汉置。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工徒)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校,每校置令、丞,掌帅工徒修建宫室等。成帝时省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少府》。后并为左右两校。东汉沿置,安帝时复置丞。东汉置左、右校令,分掌左、右工徒,秩六百石。东汉以后,或置左右校令,或只置左校令。唐置左、右、中三校署,皆置令。见《通典·职官九·将作监》。
源见“乘风破浪”。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清钱谦益《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略,出揣摩简练之馀。”清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羡中流先我,破浪乘风。”见“乘风破浪”。清·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姐回国》词:“羡中流先我,~。”【词语破浪乘风】 成语:破浪乘风汉语词典:破浪乘风
一作苇泽关。在今山西平定县东与河北交界处。相传唐高祖李渊起兵时,其第三女曾率娘子军驻此,故名。 【检索娘子关 ==>】 古籍全文检索:娘子关 全站站内检索:娘子关
在贵州省铜仁市东北部。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云场坪村,人口2010。因产朱砂、水银,明初设朱砂水银场局,因名银厂坪,后易为今名。1899年英国殖民者侵入,掠取汞矿,设立大硐喇汞矿厂。民国时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理。1953年成立铜仁汞矿厂,并于此置云
在今云南洱源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水经注》: “罷谷之山,洱水出焉。” 又引 《浪穹县志》 曰: “其山崆峒,世传以为澜沧江伏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