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送杨寘序》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sòng yáng zhì xù
送杨寘序
译文注释
《送杨寘序》的诗词大意
我曾经有幽忧之疾,退下来闲居,不好的。随后学琴对朋友孙道滋,接受宫声数率,长久而快乐的,不知道他的疾病的在身体的。
丈夫病,生活在忧虑的原因。
药的毒的,能攻击他的疾病的聚集,如果不是声音的到的,能和他心里所不公平。
心而平,不和谐的和谐,那么快的忘记了应该的啊。
夫琴的技巧小了,当他到了,大的是宫,小的是羽,曹操弦突然发作,突然的变化,急的凄凉来催促,缓慢的舒畅,如同山崩石裂、高山泉水涌出,而风雨夜到了。
像旷夫、寡妇的叹息,雌雄和睦相处的相互表达了。
他的忧虑深远,那么舜与文王、孔子的遗音的;悲伤忧愁感慨,那孤儿伯奇、忠臣屈原之所感叹啊。
喜怒哀乐,动人一定深。
而纯古淡泊,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周易》的忧患、《诗经》的怨刺没有区别。
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应的用手,取其和谐的,道他心中的郁闷,写他的深思,那么感动人的时候,也有到的地方。
给朋友杨君,好学,有文才,屡次参加进士考试,不得志的时候。
以及从荫调,为尉在剑浦,小小在东南数千里之外,这是他心里确实有不公平的。
又少又多疾病,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不同。
因多病的身体,有不平之心,在不同的习俗,他能郁闷因为长久吗?然而要平静他的内心来养活他的病,在琴也将有得到了。
所以我作《琴说》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斟酒,进琴认为别。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