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锸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酒放达。唐 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诗:“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检索随身锸 ==>】 古籍全文检索:随身锸 全站站内检索:随身锸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纵酒放达。唐 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诗:“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汉 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后因以“爱毛反裘”比喻愚昧不辨本末。《魏书.高祖纪上》:“去秋淫雨,洪水为灾,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
陌本作百,亦作佰。钱陌即百钱。中唐以后,钱币缺乏,官府先后规定以八十五、八十或七十七钱为陌。宋初官用亦以八十或八十五为百,私用则随其俗,有以四十八钱为百者。太平兴国二年(977)规定以七十七钱为百,称省陌或省钱,简称省;钱陌足百数则称足陌或足钱,亦称十十钱。 【
字伯咨。福建晋江人。顺治进士。历官工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屡上疏言时政。有“经国远图疏”,建议推行军屯,以解国家财用之急。疏请清丈各省荒额,开云南旧屯、革漕运积弊以及福建防海之策等。康熙中,撰有《千秋宝鉴》。 【生卒】:1609—1667 【介绍】:
在湖北省潜江市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老新集,人口 4000。镇以驻地名。原名故新口,因与东荆河下游集镇新口(今监利县新沟镇)同名,故改今名。明万历年间成集。1947年属江陵县十三区。1954年划归潜江县,改名老新区。1959年设老新公社,1985年改置镇
又名松棚岭。明置,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洪山口乡。《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洪山口关 “县北三十里有城。其内为松棚营”。明设都司,清改设千总驻守。 又称松棚峪。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清属遵化州。后废。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部、运江上源大樟河东岸。大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30。传驻地曾有一大樟树,故名。产木材、油茶、油桐、木薯、生姜、甘蔗等。有农机修造厂。为农贸集市,林产品集散地。公路通象州县中平。
在安徽省桐城市西后街。巷宽六尺,长约百米。清康熙时,有叶姓与当时宰相张英家争地界不休,张英于朝中得知,便给家中写诗一首,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让三尺,叶家感其义,亦退后三尺,故成此巷。今巷口立有保
《宋书》卷二《武帝纪中》:“元熙元年正月,诏遣大使征公入辅。又申前命,进公爵为王。以徐州之海陵东海北谯北梁、豫州之新蔡、兖州之北陈留、司州之陈郡汝南颍川荥阳十郡,增宋国。”
同“如皋射雉”。清钱谦益《癸未除夕》诗:“三年病起扫愁眉,恰如如皋一笑时。”
地区名。明后期由“大员”改写成“台湾”,主要指今台湾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含义扩大至包括承天府治即今台南市一带。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设台湾府,即称今台湾全岛。光绪十一年(1885)设台湾省。 【检索台湾 ==>】 古籍全文检索:台湾 全站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