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勒吉依爾
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布勒吉依尔,乃“被埋过”之意。据传从前该地曾流行麻疹,布勒吉依尔之先人,被藏在地洞内免受传染而得救。藏在地洞,如被埋过,故以布勒吉依尔命其氏族。见《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鄂伦春族姓氏。出自白依尔“哈拉”。布勒吉依尔,乃“被埋过”之意。据传从前该地曾流行麻疹,布勒吉依尔之先人,被藏在地洞内免受传染而得救。藏在地洞,如被埋过,故以布勒吉依尔命其氏族。见《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生卒】:1426—1493明淮安府山阳人,字贯之。成化二年进士。除刑科给事中,累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为政颇得民心。官至工部右侍郎。
即拉里。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清 《西藏图考》 卷3: 拉里 “ 一作喇里”。
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以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氏而得名。参见“北魏”(529页)。
集镇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部、灞河上游。灞源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40。清名灞龙庙,1913年改灞龙镇。1949年后以处灞水源头改今名。产小麦、玉米。矿产有金、铝土、锌、银等。有公路通西界公路。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新安县置,为睦州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元和志》 卷25: “以县南有雉山,因名之。” 唐文明元年 (684) 复改新安县。古县名。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新安江中。以县南雉山得名。为遂安郡治。唐初仍为睦州治。文明元年(684年)复名新安县。
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北三十里四都镇。1919年《江西福建明细图》:福建诏安县东北有四都。
【生卒】:?—1621明云南剑川人,字让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四川巴县知县。天启元年奢崇明反,所属土目樊龙等据重庆,高选抗节死。谥恭节。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未冠,以词业称。端拱初,举进士高第,解褐馆陶尉。曹彬镇徐州,辟为从事,深被礼遇。改兴元观察推官。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召对,出御书历,俾录其课,给以实俸。至道三年,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官名。东晋太元中始置,掌监察宫外百官,隶御史台。南朝省。北魏太和末复置,宿直御史台,不得入宿宫省。九品上。北齐沿置,十二人,从八品上。隋改名监察御史。 【检索检校御史 ==>】 古籍全文检索:检校御史 全站站内检索:检校御史
清宣统二年 (1910) 置,属宁远府。治所即今四川昭觉县。昭觉为 “交脚” 谐音,彝语意为 “倾斜的坝子”。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1955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南部。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 2699.4 平方千米。人口21.3万。辖1镇、46乡。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