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元结卒于京师,年五十四。

元结卒于京师,年五十四。

颜真卿作《元结表墓碑》《全唐诗》卷二四○、二四一编其诗为两卷,卷八九○重出《欸乃曲》五首,《全唐诗部编•续拾》卷一五补三首又二句;《全唐文》卷三八○至三八三编其文为四卷。《李义山文集笺注》卷九《元结文集后序》:“次山之作,其绵远长大,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变化移易之。太虚无状,大贲五色,寒暑攸出,鬼神有职。……而论者徒曰:次山不师孔氏为非。呜呼,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百千万年,圣贤相随于涂中耳。次山之书曰:三皇用真而耻圣,五帝用圣而耻明,三王用明而耻察。嗟嗟此书,可以无乎?孔氏固圣矣,次山安在其必师之邪?”《元次山集》卷首湛若水序:“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唐之大家,风斯下矣。其骎骎乎中古而不已矣乎?其泯而不传将文末之世尔矣乎?两广总戎太保武定侯郭公世臣,武而好文,余谓之元子,公读之若有契焉,曰:嗟嗟次山,浩然刚大,愤世疾邪者也,安得百十次山以喷俗尔,独文乎哉?遂以余本次而刻之,俾余叙其说云尔。”《集古录》卷七《唐元结阳华岩铭》:“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而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唐才子传》卷三:“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悯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作诗著辞,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升庵集》卷五六:“文章好奇,自是一病。好奇之过,反不奇矣。《元次山集》凡十一卷,《大唐中兴颂》一篇足名世矣。诗如《欸乃曲》一绝,已入选。《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虽为杜公所称,取其志,非取其辞也。其余如《洄溪诗》‘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又‘修竹多夹路,扁舟皆到门’,东坡常书之。然此外亦无留良。”《唐诗镜》卷二八:“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唐诗归》卷二三钟惺云:“元次山诗,溪刻直奥,有异趣,有奇响,在盛唐中自为调。不读此,不知古人无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决不以为盛唐人作矣。”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朴,知者惊其奇险,当观其意法深老处。”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又云:“次山诸乐府古诗,有朴素传幽真意。”《诗源辩体》卷一七:“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结《与刘侍御宴会诗序》云:‘文章道丧久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故其诗不为泛复,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其它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盖上源渊明,下开白、苏之门户矣,惜调多一律耳。”《诗筏》:“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惟元次山一人。次山不惟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盖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朴,此其所有自立门户也。”《载酒园诗话》又编:“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轻太朴者。酬赠、游宴诸诗,须分别存之;惟悯贫穷、悲兵燹之言,宜备朦瞍之诵,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唐诗快》:“次山诗文如商匜周斝,方响云璈,述迭都梁,江瑶海月,别有一种异色异声异香异味,出乎寻常耳目口鼻之外,自是世上奇观。”《唐诗别裁集》卷三:“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前人譬诸古钟磬不协里耳,信然。”《絸斋诗谈》:“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又云:“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惟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又云:“元次山比子昂《感遇》,有蹊径可寻。”《小澥草堂杂论诗》:“读高简平淡诗,须看其无所不尽处,若局促气短,挂漏偏缺,岂得言诗?《舂陵行》沉著痛切,忠厚之意,自行其中。若令柴桑公为此,轻拂淡染,含情半吐,反不能动人。此界当知。”《四库提要》卷一四九:“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类于古之狂者。然制行高洁,有闵时忧世之心,文章亦戛戛自异,力变排偶绮靡之习。杜甫尝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皇甫湜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碎。然长于指叙,约洁有余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其品题亦颇近实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元次山古调独弹,冰襟雪抱,令人不敢亵玩。”《艺概》卷二“诗概”:“元道州著书有《恶圆》《恶曲》等篇,其诗亦自有一肚皮不合时宜。然刚者必仁,此公足以当之。……‘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元次山以此序沈千运诗,亦以自寓也。次山诗令人想见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其疾官邪,轻爵禄,意皆起于恻怛为民,不独《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作,足使杜陵感喟也。”王闿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元结排宕,斯五言之善者乎!(陈兆奎附案云:次山在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三唐诗品》:“其源出于应德琏、刘公干。《贫妇》《农臣》《下客》诸篇,托讽深微,朴而不野。《闵荒》《舂陵》,古思同颉。杂言、七字,别具风味,正如未下盐豉,千里莼羹。”《诗学渊源》:“结古诗多作骚体,词旨精切,气逸质高,有似太白,特无其豪放耳。”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四库本)卷一○五《题元次山集》:“元次山文,故为艰深险涩,而无大发明,盖宗师、皇甫湜之前驱耳。高似孙至谓视柳河东英崛过之,唐之文,惟二公,岂不省昌黎何代人耶?甚矣,高之无目且无耳也。余读元子文佳者,仅世所共传《中兴颂》,乃其文体典雅浑雄,非艰涩比。而诸艰涩之作,无一传,彼借口《盘庚》者戒之哉。”《震泽长语》:“吾读柳子厚集,尤爱山水诸记,而在永州为多。子厚之文,至永益工,其得山水之助耶。及读元次山集记道州诸山水,亦曲极其妙。子厚丰缛精绝,次山简淡高古,二子之文,吾未知所先后也。唐文至韩柳始变,然次山在韩柳前,文已高古,绝无六朝一点气习,其人品不可及欤。”《师友诗传录》:“乐府之名,始于汉初,如高帝之《三侯》唐山夫人《房中》是也。《郊祀》类颂,《铙歌》《鼓吹》类雅,琴曲、杂诗类国风,故乐府者,继三百而起者也。唐人惟韩之《琴操》最为高古,李之《元别离》《蜀道难》《乌夜啼》,杜之《新婚》《无家》诸别、《石壕》《新安》诸吏、《哀江头》《兵车行》诸篇,皆乐府之变也。降而元、白、张、王变极矣。元次山、皮袭美补古乐章,志则高矣,顾其离合,未可知也。”《石洲诗话》卷一:“次山称文章之弊,杂烦过多,欲变淫靡,以系风雅。然其诗朴拙过甚。……未必次山之诗,遂为有唐风雅正宗也。独其诗序,则稍有致。”《昭昧詹言》附论诸家诗话:“元次山苦直易详尽,无余可蓄。又往往题佳于诗,使观者失望于诗。又有诗复于序之病,人皆喜其序,予正嫌其多一序也。序与诗宜互见,不宜重见,详略异同自有法。”《越缦堂读书记》(由云龙辑、虞云国整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五)“集部别集类”:“次山首变六朝之习,昔人推为韩柳若蚡。然其命题结体,时坠小说,后来晚唐五季以古文名者,往往俚率短陋,专务小趣,沿至宋明,遂为山林恶派,追原滥觞,实由次山。盖骈丽之弊,诚多芜滥,而音节有定,终始必伦,雕饰铺陈,不能率尔。既破偶为单,化整以散,古法尽亡,恶札日出。次山惟《容州谢上》诸表、《送谭山人去归云阳序》及记铭小品,间有可观。然状景述情,较之子厚之记永州,何止大小巫之殊哉。”

猜你喜欢

  • 伊汤安

    【介绍】:清满洲正白旗人,拜都氏,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举人,嘉庆间为嘉兴知府,累擢至内阁学士。工诗。曾修《嘉兴府志》,为阮元所称。

  • 牟天壹

    【介绍】: 宋阆州人,居通州。好古力学,不喜作趋时之文。事母至孝。母卒,与弟同居,尺布斗粟无所私。 【牟天壹作品 ==>】 

  • 嵩盟部

    宋大理改长州置,属善阐府。在沙礼卧城(即今云南嵩明县)。《元史·地理志》 嵩明州: “昔汉人居之,后乌、白蛮强盛,汉人徙去,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 《元混一方舆胜览》: “乃诸葛武侯与蛮酋会盟之地。” 元宪宗六年(1256) 立嵩明万户。至元十二年 (1275) 复改长州。十五年 (1278) 升嵩明府。二十二年 (1285) 改嵩明州。今嵩明县城南古盟台仍存。大理前期置长

  • 皇朝通志

    即“清通志”。 【检索皇朝通志 ==>】 古籍全文检索:皇朝通志     全站站内检索:皇朝通志

  • 修鱼

    战国韩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即此。 【检索修鱼 ==>】 古籍全文检索:修鱼     全站站内检索:修鱼

  • 曲水

    ①一作回水。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大凌河两源会合处。《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康三年(337),“筑好城于乙连东,使将军兰勃戍之, 以逼乙连。又城曲水,以为勃援”。即此。 ②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曲水“晋海西公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

  • 张令

    【生卒】:?—1640 【介绍】: 明四川永宁宣抚司人。初从奢崇明为伪总兵,后率众降,授参将。崇祯中,累迁副总兵,镇川北。年七十余,马上用五石弩,中必洞胸,军中号“神弩将”。屡破张献忠军。巡抚邵捷春倚令与秦良玉如左右手。十三年,守竹箘坪,献忠兵大至,令力战死。 【

  • 傅岩筑

    源见“拔才岩穴”。指在傅岩服筑墙的苦役。借指隐居待时的贤士。元 卢旦《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诗之四:“既卜渭水钓,又起傅岩筑。”【词语傅岩筑】   汉语词典:傅岩筑

  • 畿辅安澜志

    书名。付刻时署名为吴江王履泰,作者历来争议很多。成书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五十六卷。是中国历史上记述海、滦河流域河道、水利的专著。按河道水系介绍二十四条骨干河道的水利历史情况,每条河道又分为原委、故道、附载、堤防、工汛、桥渡、修治、经费、官司、祠庙和(农田

  • 插岭关

    明嘉靖二十八年 (1549) 建,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六十里。清时曾设插岭关镇于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