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后汉书·虞诩传》

《后汉书·虞诩传》


后汉书
原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阂,辟太尉李府,拜郎中。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迁怀令。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
耳。”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节选自《后汉书》

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虞诩十二岁时,便能通晓《尚书>。他早年丧父,孝养祖母。县里推选他为顺孙,国相觉得他不一般,想让他担任府吏。虞诩推辞说:“祖母已经九十岁了,只能靠我供养了。”国相便不再任命他。后来祖母去世,他服丧结束,受太尉李修征召,被拜为郎中。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屯聚,州郡禁止不住,于是便任命虞诩担任朝歌长。他的朋友都来慰问虞诩说:“去朝歌多么倒楣啊!”虞诩笑着说:“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难题,用什么来分辨利器呢?”到任后,设立三等用来招募壮士,自掾史以下各自推举自己所了解的人,那些强抢劫掠的作为第一等,伤人偷盗的排在第二,服丧而不从事家业的排在最后。招来一百多人,虞翔为他们设宴,全部赦免了他们的罪,命他们潜入贼中,诱骗贼兵去抢劫,然后埋伏士兵等待贼兵,由此杀死贼兵数百人。贼兵因此害怕并散去,于是大家都称赞虞诩的神明。被调任怀县县令。后来羌人入侵武都,邓太后因虞诩有将帅之才,升迁他担任武都太守,在嘉德殿把他引见给皇帝,皇帝对他厚加赏赐。虞诩起初到郡任职时,当地仅有一万户。等到他安定聚集荒野之外的百姓,招还流落失散之人,二三年间,便增加到四万多户。盐米又多又便宜,是从前的十倍。永建元年,虞诩代陈禅任司隶校尉。数月之间,上奏弹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侧目而视,都说他非常苛刻。三公弹劾虞诩盛夏拘捕许多无辜者,成为吏民祸患。虞诩上书自我辩解说:“法禁是世俗的堤防,刑罚是人的衔辔。如今州推说委任郡,郡推说委任县,相互委派,百姓怨恨无穷,朝廷却以苟且纵容为贤明,尽节为愚蠢。臣所检举的,不止一种罪过,二府恐怕被臣所举奏,于是便加以诬陷。臣将仿效史鱼那样,虽死却还要用尸体来进谏。”顺帝阅读了他的奏章,便由此罢免了司空陶敦之职。虞诩喜好批评举奏,毫不宽容,多次因此触怒权臣贵戚,由此多次被谴责拷问,再三遭受刑罚,然而刚正之性,到老不变。永和初年,迁升为尚书令,因公事辞官。朝廷思念他的忠心,重又征召他,正赶上他去世。临终前,他对儿子虞恭说:”我以忠正之心事君,自觉于心无愧,所悔恨之事是任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怎能没有冤枉的?”

《后汉书·虞诩传》    

猜你喜欢

  • 天际两蛾眉

    《安徽通志》:“蛾眉亭在当涂县北二十里,据牛渚绝壁。前直(值)二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然。” 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七公里处,为著名的长江要地采石矶。二梁山夹江对峙,婉如娥眉。后人以此为咏眉之典。 宋.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矶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 相如求凰

    指司马相如求配卓文君。后以此典比喻男女相思爱慕之情。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因慕蔺相如为人,故名相如。他少时好读书,并可击剑、弹琴。司马相如与临邛(Qing穷,今四川邛崃县)县令王吉相好。临邛有富户卓王孙(姓卓,名王孙,靠冶

  • 武攸暨

    【生卒】:?-712 承嗣从祖弟。武后时封千乘郡王,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累迁至司徒、加开府仪同三司。(,参见《新唐书》) 【生卒】:?—712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则天从兄武怀道子。初为右卫中郎将,尚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累迁右卫大将军,封定王。中宗时拜司徒

  • 崔融编《珠英学士集》成。

    《新唐书》艺文志四:“《珠英学士集》五卷。崔融集武后时修《三教珠英》学士李峤、张说等诗。”《玉海》卷五四:“《刘禹锡集》云:‘《珠英》卷后列学士姓名,蒋凤白衣在选。一本吴少微亦预修。”’又:“李适修《三教珠英》,与刘允济在选。”又:“《志•总集》有《珠英学

  • 匦令

    官名。即理匦使,唐至德元载(756)改,大历中复名理匦使。 【检索匦令 ==>】 古籍全文检索:匦令     全站站内检索:匦令

  • 郑信

    【介绍】: 明凤阳府人。自云洪武间采樵山中,见二老对弈,受其指教。明日复往,便不复见。由是弈艺高天下,先自题其墓曰弈仙。 【郑信作品 ==>】 

  • 遁世绝俗

    遁世:避世隐居。指隐居起来,与世俗隔绝。语本《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闇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见“遁世离俗”。

  • 中沟

    集镇名。在安徽省繁昌县东部、长江大堤南侧。中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020。乡境有上、中、下三条沟渠,中沟为主沟,故名。主产稻、棉花、油菜籽等,盛产芦苇。有芦苇编织、帆布、鱼钩等厂。芜铜公路经此。有公路通峨桥镇。

  • 一日三秋

    最初喻别离后思念恋人之情,后则泛指对亲人或朋友思念的殷切,古代民歌说,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天没见到她,却好象挨过三秋啦。【出典】: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例句】: 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

  • 辛亥制

    十六国时后赵石勒以世乱,律令烦多,命法曹令史贯志采集其要,作《辛亥制》五千文。施行十余年,乃用为律令。 【检索辛亥制 ==>】 古籍全文检索:辛亥制     全站站内检索:辛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