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头城

石头城

①简称石头。又名石首城、石城。俗称鬼脸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上。本战国楚金陵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城石头”,从此改名石头城。六朝时,江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为建康军事重镇。《陈书·后主纪》:祯明二年(588),“大风至, 自西北激涛,水入石头城”。隋开皇九年(589)平陈,于此置蒋州。唐武德四年(621), 为扬州治所。九年,扬州移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此城遂毁,但仍为防守据点。《新唐书·韩滉传》:唐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韩滉曾“筑石头五城, 自京口至玉山”。同书《李锜传》载:元和二年(807),“筑石头城,谋据江左”。北宋以后,长江主流向西北移徙,城西淤为平地,失去当年雄据之势,古城也荡然无存。今残存城垣为明初扩建应天府城时所修筑。因长年风化剥蚀,石屋凹凸不平,故俗称“鬼脸城”。

②即陌城。在今江苏吴江市北。《寰宇记》卷91吴县:石头山(城)“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大江边(按,《清一统志》作“吴江县北”)。一名陌城是也。《吴地记》云:夫差十二年既杀子胥,后悔之,与群臣临江作塘,创设祭奠,百姓缘为立庙”。


简称石城,又称石首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战国楚金陵邑,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重筑改名。因城基利用天然岩石凿成,故名石头。东晋义熙初又加固。长江主流紧迫山麓,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水路交通要冲,形势险固,故有“石城虎踞”之称。三国吴、东晋、南朝建都建康(吴名建业,今南京市),倚此为守卫都城的军事重镇。隋平陈,于此置蒋州。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扬州治所,九年扬州移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此城遂废。建中、元和时又曾一度修筑。北宋以后,长江主流逐渐向西北徙移,城西一带悉淤为平陆,无复以前雄踞之势。城基遗迹为赭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处为17米。宋以前西侧濒临长江,形势险要。六朝时为水师驻地。


猜你喜欢

  • 我生不辰

    辰:时。 我出生后没遇上好的世道。 慨叹生不逢时。语出《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晋.葛洪《抱朴子.吴失》:“我生不辰,弗先弗后,见将吴土之化为晋域,南民之变成北隶也。”《梁书.敬帝纪.论》:“我生不辰,载离多难,桀逆构扇,巨猾滔天。”鲁迅《

  • 安国侯

    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员一人。官名,汉朝时西域龟兹等国置,位在辅国侯下,其他诸侯之上。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

  • 九曜

    古代天文学名词。《开元占经》卷一百零四载有唐代传入的印度《九执历》,九执即指九曜,即日、月、五星再加罗睺、计都两暗曜。罗睺、计都是从梵文rahu和ketu译出,其天文意义是:罗睺为黄白道的升交点,而计都则为黄白道的降交点。印度天文学认为这两交点各有隐星,把它们列

  • 白珽

    【生卒】:1248—1328 【介绍】: 宋元间钱塘人,字廷玉,号湛渊,又号栖霞山人。少颖敏,博通经史。世祖至元末授太平路儒学正,摄行教授事,建天门、采石二书院。仕至儒学副提举。诗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有《湛渊集》。 【白珽作品 ==>】 

  • 非子

    《史记.秦本纪》载:秦始祖名非子(亦作“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汧水、渭水之间。后封于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后以“非子”代称善御的人。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五八:“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词语非子】   汉语词典:非子

  • 冯衍居贫年老,犹有大志,贫而不衰,贱而不恨,或于此年卒,年约七十四(前15?—59?)。

    按,《后汉书•冯衍列传》卷二十八下云:“(衍)坎壈于时,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概于怀。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修道德于

  • 心粗胆壮

    见“心粗胆大”。《文明小史》55回:“这会有银子在手里,更是~。”

  • 越王台 (臺)

    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上。《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上有越王台故址。尉佗因山筑台,因名”。《全唐诗》 卷314有崔子向《题越王台》 诗。

  • 湘中女子

    【介绍】:见湘驿女子。

  • 杨在尧,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福建通志》卷三三《选举志》一《唐科目》:“天祐二年乙丑归系榜:仙游县杨在尧。”同书卷五一《文苑传》:‘唐杨在尧,其先华阴人。入闽居仙游之梁山,登天祐二年进士,终右补阙。”宋赵与泌等《仙溪志》卷二《进士题名》:“天祐二年归系榜:杨在尧。”卷四有其传。《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