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新五代史·李嗣昭传》

《新五代史·李嗣昭传》


新五代史
原文
    李嗣昭,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太祖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初喜嗜酒,太祖尝微戒之,遂终身不饮。太祖爱其谨厚,常从用兵,为衙内指挥使。天复元年,梁军西犯京师,围凤翔,嗣昭乘间攻梁晋、绛,战平阳,执梁将一人。进攻蒲县。梁朱友宁以兵十万迎击之,嗣昭等败走,友宁追之,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败。梁军遂围太原,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乃止。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梁军解去。是时,镇、定皆已绝晋而附梁。晋外失大国之援,内亡诸州,仍岁之间,孤城被围者再。于此时,嗣昭力战之功为多。天祐三年,梁遣李思安将兵十万攻潞,筑夹城以围之。梁太祖尝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斩其使者,闭城拒守,逾年,庄宗始攻破夹城。嗣昭完缉兵民,抚养甚有恩意。梁、晋战胡柳,晋军败,周德威战死。庄宗惧,欲收兵还临濮,嗣昭曰:“梁军已胜,旦暮思归。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庄宗然之。是时,梁军已登无石山,晋军皆争登山,梁军遽下,阵于山西,晋军从上急击,大败之。周德威死,嗣昭权知幽州,居数月,以李绍宏代之。嗣昭将去,幽州人皆号哭闭关遮留之,嗣昭夜遁,乃得去。十九年,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宝为镇人所败,乃以嗣昭代之。镇兵出掠九门,嗣昭以奇兵击之,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嗣昭传卷三十六》)

译文
    李嗣昭,是汾州太谷县百姓家的儿子。唐太祖外出打猎,到他家,见他家树林中弥漫有云气,觉得很奇怪,召他的父亲询问。他的父亲说家里刚生下个儿子,唐太祖于是送给他金银绸帛然后把婴儿带走,让他的弟弟李克柔收养做儿子。开初李嗣昭喜好喝酒,太祖曾略微劝诫他,于是终身不饮酒。唐太祖喜欢李嗣昭的恭谨忠厚,常常让他跟随着出兵打仗,任衙内指挥使。天复元年,梁军向西进犯京师,包围凤翔,李嗣昭乘机进攻梁的晋、绛二州,在平阳作战,抓获梁将一人。进攻蒲县。梁朱友宁率领十万士兵迎战他们,李嗣昭等人败逃,朱友宁追击,晋派李存信率兵迎接李嗣昭,李存信又被打败。梁军于是包围太原,唐太祖十分恐惧,策划逃到云州,李存信等人劝唐太祖逃到契丹,李嗣昭奋力争执认为不可以,才作罢。李嗣昭昼夜不停地出奇兵攻打梁军,梁军解围离去。这时,镇、定二州都已和晋断绝交往而归附梁。晋在外失去大国的援助,在内损失许多州县,连年之内,孤城两次被围。在这时,李嗣昭奋力作战功劳最大。天祐三年,梁派李思安率领十万士兵进攻潞州,修筑夹城包围潞州。梁太祖曾派人招降李嗣昭,李嗣昭杀掉使臣,关闭城门坚守,过了一年,唐庄宗攻破夹城。李嗣昭保全安抚士兵百姓,优抚赡养很有恩德。梁、晋在胡柳会战,晋军战败,周德威阵亡。唐庄宗害怕,想收兵返回临濮,李嗣昭说:“梁军胜利了,日夜想回家。如果我们收兵,让他们休息,他们休整之后再出战,我们拿什么去抵挡?应当用精锐的骑兵骚扰他们,趁他们劳累疲乏,可以取胜。”唐庄宗同意了。这时,梁军已登上无石山,晋军都争相登山,梁军急速下山,在山的西面布阵,晋军从山上猛攻,大败梁军。周德威死后,李嗣昭代理幽州知州,过了几个月,派李绍宏代替他。李嗣昭快要离去,幽州人都哭泣着关闭城门挽留他,李嗣昭晚上悄悄出走,才得以离去。十九年,晋派阎宝在镇州攻打张文礼,阎宝被镇州人打败,于是用李嗣昭代替阎宝。镇州军队出城抢掠九门,李嗣昭用奇兵攻打他们,镇州军队快被杀尽,剩下的三个人藏在破墙中,李嗣昭驰马射他们,反而被贼军射中头,李嗣昭见箭袋中没有箭了,从头上拔下箭,射死一人,回到军营就死了。 

《新五代史·李嗣昭传》    

猜你喜欢

  • 正安

    大理段思廉年号(1053—1055)。凡三年。 【检索正安 ==>】 古籍全文检索:正安     全站站内检索:正安

  • 封溪水

    又名封江、贺江、临水、临贺水。即今广西贺县南之贺江。《水经·温水注》: “临水又西南流径郡南,又西南径封阳县东,为封溪水,故 《地理志》 曰: 县有封水。又西南流入广信县,南流注于郁水,谓之封溪水口者也。” 《元和志》 卷34封川县:“封溪水经县北,去县十五里。”古水名。又作贺水、临贺水。即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西江支流贺江。

  • 王彦

    【介绍】: 西晋琅邪临沂人,字士治。王祥侄。惠帝永康二年任兖州刺史时,赵王司马伦将篡位,先遣人慰彦。彦旋接齐、河间、成都诸王起兵讨赵王檄,惧伦兵强不敢应命。其侄王敦力劝起兵应诸王,乃立勋绩。任中护军,并得荣封。 【王彦作品 ==>】 

  • 张恂

    明末清初陕西泾阳人,字穉恭,一字壶山。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康熙中在江南为推官。善画,甚为时人所重。

  • 乌孤山

    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3),远征阻卜等部,“八月乙酉,至乌孤山,以鹅祭天”。

  • 三台星坼

    源见“星坼中台”。宰辅大臣将亡的凶兆。清袁枚《哭溧阳相公》诗之一:“三台星坼上公嗟,中旨遥闻恤典加。”

  • 白岭

    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大通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 古山名。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水经注》:“湟水又东南与湛水合,经西平之鲜谷西,湛水出白岭下。”即此。

  • 绥原山

    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南绥原山。《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 绥原山 “在永新县南四十里,势连鹅岭,其址六十里许。上有阿育王塔”。《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绥原山 “其顶石峰如塔,上耸绝崖,下頫重渊。其麓为洛阳峡,去县三十里。峻绝难行,过者以比洛阳之伊阙”。

  • 缸窑屯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缸窑岭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义州图: 西南有虹 (缸)窑。民国 《东北年鉴》 有缸窑屯煤矿。

  • 玉杵盟

    源见“蓝桥”。喻指男女相爱的盟誓。明杨珽《龙膏记.空访》:“多情委路尘,怕永负今生玉杵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