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銘文作公,見秦公鼎(2件,上博刊7期25頁圖3-圖4)、秦公簋(2件,上博刊7期26頁圖5、27頁圖7),周末到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王輝先生認為是秦襄公(《秦文》18頁)。襄公是秦莊公次子,受其兄世父讓,為太子繼位(前778年),公元前771年建立秦國。《史記·秦本紀》載:幽王之亂時,“秦襄公將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平王東遷時,“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山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
【介绍】:
銘文作公,見秦公鼎(2件,上博刊7期25頁圖3-圖4)、秦公簋(2件,上博刊7期26頁圖5、27頁圖7),周末到春秋早期秦國國君。王輝先生認為是秦襄公(《秦文》18頁)。襄公是秦莊公次子,受其兄世父讓,為太子繼位(前778年),公元前771年建立秦國。《史記·秦本紀》載:幽王之亂時,“秦襄公將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平王東遷時,“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山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
清同治八年(1869),法国传教士韩石贞(Pierre Heude,1836—1902),英国传教士密道生、卫养生等进入安徽安庆府城传教,以低价强购民房,改作教堂。九月三十日(11.3)英国教士乘轿前往府署要求当局查禁反教传单,激起众怒。当地群众和正在府城参加乡试的考生愤起烧毁天主堂、耶
在江西省万年县西北部、乐安河南岸。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梓埠,人口5000。明初建村,因河滩多卵石,村东有港口,故名石子埠。清初,以村周多梓树,易名石梓埠,简称梓埠。1949年属四、五区。1958年设团结公社,1984年改梓埠乡,1991年改设镇。主产稻、
字彦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有诗名。明太祖起兵淮南,用为中书典签。洪武初,从事大都督府,出外任知县。病告归,卒。 【刘炳作品 ==>】
秦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北省迁安市西。属辽西郡。三国魏省入肥如县。西晋永嘉年间辽西鲜卑段辽都令支城。十六国前燕、后燕时为辽西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
字云驹,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起家员外散骑侍郎。通经学大义,文思敏捷,北齐郊庙诸歌,多出其手。北齐初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中。不言人短长,及时事。居母丧尽礼,患病,复闻其弟卒,痛哭而死。(,参见《北史》)
【生卒】:?—1642 【介绍】: 明山东临清人,字石林。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累官松江知府、归德知府,迁口北道,简大同巡抚。崇祯间晋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屡檄吴襄、尤世威等来援,皆不至。坐戍边。寻释还。崇祯十五年清兵破临清时死于兵难。 【张宗衡作品 ==>】
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北魏于此置白马关。②亦作扑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祖州有“白马、独石、天梯之山”。③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北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白马山“天日晴朗,远见衢婺, 邑之镇山也”。④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4宣平县:白马山在“县(治今柳城镇)西
源见“夜雨对床”。谓朋友兄弟欢聚相叙。清 蒲松龄《代毕刺史祭新城五十二太翁文》:“后同客乎京华,又恋恋于晨夕,雨夜连床,花朝共席,笑倾肝膈。” 【检索雨夜连床 ==>】 古籍全文检索:雨夜连床 全站站内检索:雨夜连床
在今吉林磐石县北。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18: “呼兰山即烟筒山,(吉林) 城西南二百五里。” 《清史稿地理志》 磐石县: “东北: 呼兰岭,驿马河出西北。”
北魏中山无极人。张纂堂弟。少孤,事母孝,性通直,轻财好施。任相州抚军府司马。葛荣围城,与刺史固守,以功赐爵,后坐事死于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