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后汉书·李元素传》

《后汉书·李元素传》


后汉书
原文
    李元素,字大朴,邢国公李密之孙。任侍御史,时杜亚为东都留守,恶大将令狐运,会盗发洛城之北,运适与其部下畋于北郊,亚意其为盗,遂执讯之,逮系者四十余人。监察御史杨宁按其事,亚以为不直,密表陈之,宁遂得罪。亚将逞其宿怒,且以得贼为功,上表指明运为盗之状,上信而不疑。宰臣以狱大宜审,奏请覆之,命元素就决,亚迎路以狱成告。元素验之五日,尽释其囚以还。亚大惊,且怒,亲追送,马上责之,元素不答。亚遂上疏,又诬元素。元素还奏,言未毕,上怒曰:“出俟命。”元素曰:“臣未尽词。”上又曰:“且去。”元素复奏曰:“一出不得复见陛下,乞容尽词。”上意稍缓,元素尽言运冤状明白,上乃寤曰:“非卿,孰能辨之!”后数月,竟得其真贼,元素由是为时器重,迁给事中。时美官缺,必指元素。迁尚书右丞。 
    元和初,征拜御史大夫。自贞元中位缺久难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耸听。及居位,一无修举,但规求作相。久之,浸不得志。见属官必先拜,脂韦①在列,大失人情。李锜为乱江南,遂授元素浙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元素少孤,奉长姊友敬加于人,及其姊殁,沉悲遘疾,上疏恳辞,从之。数月,以出妻免官。初,元素再娶妻王氏,石泉公方庆之孙,性柔弱,元素为郎官时娶之,甚礼重,及贵,溺情仆妾,遂薄之。且又无子,元素寝疾昏惑,听谮遂出之。妻族上诉,乃诏曰:“李元素病中上表,恳切披陈,云‘妻王氏,礼义殊乖,愿与离绝’。初谓素有丑行,不能显言,以其大官之家,所以令自处置。访闻不曾告报妻族,亦无明过可书,盖是中情不和,遂至于此。胁以王命,当日遣归。不唯王氏受辱,实亦朝情悉惊。如此理家,合当惩责。宜停官,仍令与王氏钱物,通所奏数满五千贯。”元和五年卒,赠陕州大都督。(旧唐书《李元素传》) 
注:①脂韦:油脂和软皮。后因以“脂韦”比喻阿谀或圆滑。 

译文
    李元素,字大朴,是蒲山公李密的孙子。李元素担任御史,当时杜亚做东都留守,非常讨厌大将令狐运。恰巧有一些强盗在洛城以北的地方进行抢劫,而令狐运恰巧当时正在北郊打猎。杜亚因此认为令狐运是强盗,于是将其逮捕审讯,同时逮捕的有四十多人。监察御史杨宁审理这个案子,杜亚认为杨宁不公平,秘密上表此事,杨宁于是获罪。杜亚就发泄他旧日的恩怨,并且认为抓住盗贼立了功,上表指明令狐运做强盗的情况,皇上深信不疑。朝中大臣认为案件太大应该仔细审查,上奏请求复查,皇帝命令李元素前往裁决,杜亚在路上拦住元素,告诉他案情已审定。李元素查验了五天,全部释放了此案囚禁的人。杜亚大惊,而且非常恼怒,亲自追上元素,在马上指责他,元素不理他。杜亚就上书,还诬陷元素。元素回京复命,还没说完,皇上就恼怒地说,:“你给我出去等等命令!”李元素说:“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皇上又说:“暂且出去。”李元素又上奏说:“我这一出去就没有机会再见陛下了,请求让我把话说完。”皇帝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李元素详细地把令狐运冤案的情况讲得清楚明白。皇帝这才醒悟,说:“如果不是你,谁能辨明这件冤案呢?”几个月后,最终抓到了真正抢劫财物的强盗,李元素因此得到了当时人的敬重,被皇帝擢升为给事中。当时有好的官位空缺,一定会让元素担任。后提升为尚书右丞。 
    元和初年,征召拜为御史大夫。自贞元年以来此位空缺,很久难以找到合适的人,到这时元素凭他的名望被授此职,朝廷内外都恭敬接受这个任命。等到居其位,一直没有好的举措,只求照规矩做事。时间长了,就深感不得志。见到自己的下属也一定要先行施礼,在朝臣之中为人圆滑,曲意事人,很令人失望。 
    元素小时候死了父亲,侍奉大姐恭敬超过别人,等到大姐死时,他悲痛欲绝得了病,上疏恳求辞京回家,皇上听从了他的要求。几个月后,因休妻而免官。当初,元素第二次婚姻娶妻王氏,是石泉公王方庆之孙女,性情柔弱,元素做郎官时迎娶的,很敬重她,等到地位高了,纵情于仆妾,就看不起妻子。并且王氏又没有生子,元素寝疾昏惑,听了谗言把王氏休了。妻子的族人就上告元素,皇上下诏说:“李元素病中上表,言辞恳切,说妻子王氏,礼义相悖,愿和她离婚。当初认为平常行为不好,不能明言,因为是大官人家,就让他自行处理。查访得知,元素不曾告诉妻子的族人,也无明显的过错,大概是感情不和,才到了这个地步。用王命胁迫别人,当日就休妻回家。不单是王氏受辱,实在是朝中皆惊。如此治理家庭,应该受罚。应停官,命令给王氏钱物,按所奏数五千贯。”元和五年死,追赠陕州大都督。 

《后汉书·李元素传》    

猜你喜欢

  • 读音:Gǔ【源】 系自姬姓。伯爵之国,其后以国为氏(7,63)。《姓氏词典》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出自姬姓伯爵之国,后以为氏。”

  • 铁门镇

    北宋初置,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景祐四年 (1037) 改名延禧镇。金废镇,地属新安县。明末,新安县曾移治于此。在河南省新安县西南部。面积116.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铁门,人口5000。因在铁门山旁得名。又因东青龙、西凤凰两山相对如阙,或作阙门。北宋设铁门镇,景祐四年(1037年)改名延禧。明称都铁门,清设阙门镇,1912年后复名铁门。为新安、渑池、宜阳三县边界重镇。1

  • 初九,郑潜序黄镇成所撰《秋声集》。

    序见本集卷首。《秋声集》,有九卷本,今存明洪武十一年黄钧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十卷本,有明嘉靖十二年王锦刻本,并附录一卷;四卷本,有明何望海刊本、《四库全书》本;八卷本,题作十卷,实诗六卷、文二卷,有明洪武十一年刊本、《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本。黄镇成《秋声集自

  • 舞阴郡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西魏属广州。隋开皇初废。 十六国后秦姚兴置,治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诸郡,兴“遂割南乡、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归于晋”。寻废

  • 赤县令

    官名。(1)唐制以县治与京都三府府治同城的县为赤县。京兆府所属有长安、万年二县,河南府所属有河南、洛阳二县,太原府所属有太原、晋阳二县,共为六县。赤县令掌赤县之政令,员额各一人,秩正五品上,高于一般县令。属官有丞,主簿,录事,尉;吏员有佐、史,司功佐、史,司仓佐、史,司户佐、史,司兵佐、史,司法佐、司,司士佐、史,典狱,问事,白直;县儒学有博士、助教、学生。(2)金制以治所在中都城内的大兴、宛平二

  • 本年或之前数年,张嫔曾游边塞,多有边塞之作。

    张嫔有游边塞之作多首,如《朔方书事》、《边情》、《云朔逢山友》、《登单于台》、《过萧关》、《蓟北书事》等,难考作年,姑系于此。咸通十二年(871)卢潘出镇朔方灵武时,张嫔已有游边依幕之想,其《送卢尚书赴灵武》诗云:“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其边塞之作

  • 青城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析太湖县置,属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太湖县东上格城。七年 (624) 废入荆阳县。②唐开元十八年 (730) 改清城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徐渡乡杜家墩子。以青城山为名。天宝初属唐安郡,乾元初复属蜀州。北宋属永安军 (后改永康军)。《宋史·樊知古传》: 淳化四年 (993),“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为乱,谓其众曰: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 附者益众。遂攻陷

  • 童生

    明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州、县学读书前之称谓。无论老幼皆称,别称文童或儒童。入学后则称生员。 【检索童生 ==>】 古籍全文检索:童生     全站站内检索:童生

  • 切齿拊心

    切齿:咬紧牙齿。拊心:拍击心胸。形容痛恨到极点。《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亦作“切齿腐心”。《史记.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亦作“痛心切齿”。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此愚臣之所痛心切齿于既往,是以不忍复躬行于当世也

  • 李德裕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