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高级官僚机构。据说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朝建立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长, 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初改为相国,西汉末年又改称大司徒。太尉为全国军事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高级长官,主监察,兼管重要文书图籍。西汉时丞相缺位,往往以御史大夫递补。东汉以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刘秀以西汉后期大臣专政为戒,因此“政不任下,虽设三公,事归台阁”。实权操于官位较低的尚书台。唐宋沿袭东汉旧称,但三公并无实际职务。明清复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为大臣的最高荣衔。九卿是中央政府各行政机构的总称,亦为秦朝所创立。秦以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为九卿。奉常,汉改称太常,司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汉改称光禄勋,负责守卫宫殿门户。卫尉,负责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太仆,掌管皇室车马。廷尉,汉景帝时改为大理,掌刑罚,为全国最高的司法官。典客,汉景帝改为大行令,武帝又改为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汉平帝时改为宗伯,掌管宗室亲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改为大农令,武帝又改称大司农,主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管山海池泽的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魏晋以后由尚书主管各部行政,九卿只管一部分事务,职任较轻。明以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卿为九卿。清以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为九卿。

猜你喜欢

  • 梁乙逋

    ?—1094 西夏人。国相梁乙埋子。惠宗大安十一年(1085),父死,自任国相,与大将仁多保忠分掌兵权。天安礼定元年(1086)惠宗死,子崇宗三岁即位,惠宗后梁氏(乙逋妹)摄政,他继续专权。天祐民安三年(1092)正月,领兵攻宋绥德,三月攻怀庆,败归。十月,梁后亲自领兵出战,又败。

  • 宋庭芬

    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出身儒学世家,长于词藻。所生五女,自幼教以经艺诗赋,贞元中均以文才入宫。庭芬亦受饶州司马。(,参见《新唐书》) 【宋庭芬作品 ==>】 

  • 如雷灌耳

    述宾 好像雷声传进耳朵那样响亮。①形容声音宏亮。语本唐权德舆《奉使宜春……路上遇风雨作》:“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三国志平话》中卷:“‘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桥梁皆断。”△多用于描写巨大的响声。②形容人的名气大,声誉好。柳建伟《苍茫

  • 刘蕡

    字去华,昌平(今属北京)人。宝历进士。太和二年应贤良对策,极言宦官祸国,考官害怕得罪阉党,不敢录取。令狐楚、牛僧孺先后辟为从事,终官使府御史。(190下/5064,参见《新唐书》) 【生卒】:?—约842【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字去华。敬宗宝历进士。文宗大和二年策试贤良

  • 伊勒都

    在今新疆柯坪县东南。《清一统志·叶尔羌》:伊勒都台在“乌图斯克满台东北九十里,又东北九十里至阿克苏属之都齐特台”。

  • 吴玉#

    【生卒】:1699——1774字藉五。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官凤阳府训导。研究古文字及六经,著有《山阳志遗》、《金石存》、《说文引经考》、《六书述部叙考》、《别雅》五卷。

  •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抑郁不畅。心事重重,烦闷不快的样子。《三国演义》一八回:“〔陈宫〕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喻世明言》卷一二:“月仙心下只想着黄秀才,以此闷闷不乐。”《荡寇志》八六回:“当夜永清闷闷不乐,灯下披甲观书。” 述补 闷闷

  • 张检妻颜氏

    永宁人。丈夫应试出,有人欲行奸,死不从,被杀。

  • 官禄㘵

    即官洛佈。 在今广东花都市西北十二里。清光绪 《广舆地全图》: 花县西南有官禄㘵 (村)。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出生于此。 村名。又称老村。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部偏西。清乾隆中期,洪秀全先祖迁此建村,初时仅有两间房子用来卖棺木,称棺材铺;后洪氏人口增多,形成

  • 著有:《开宝通礼仪纂》一百卷(《宋史•艺文志三》)、《长定格》三卷(《宋史•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