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清史稿·扬古利传》

《清史稿·扬古利传》


清史稿
原文
    扬古利,世居珲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属鞬佩刀,左右射,夺门出,以其族来归。部人寻亦附太祖。扬古利手刃杀父者,时年甫十四,太祖深异焉。日见信任,妻以女,号为“额驸”。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贝勒代善等帅师御之。我军屯吉林崖,明军屯萨尔浒山,两军相薄,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赴敌,破其军,松等皆战死。是夕,明总兵马林以兵至,营于尚间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七月,攻铁岭,遇蒙古贝勒介赛兵,击破之,遂获介赛。六年三月,从太祖攻沈阳,壕深堑坚,众难之。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十二月,太宗亲伐朝鲜,扬古利从。是月丁未,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击之,值雪,阴晦,敌阵于山下,纵兵进击,自麓至其巅,多铎鸣角,招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将驰赴,朝鲜败卒伏崖侧,窃发鸟枪,中扬古利,创重,遂卒,时年六十六。明日,多铎率兵逼敌营,朝鲜兵已夜遁,得扬古利尸以归。太宗亲临哭奠,赐御用冠服以殡。丧还,太宗迎于郊,命陪葬福陵。葬日,太宗复亲奠。 
    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太宗诫不令临阵,而遇敌忘躯,奋发不自已,行军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战,功业绝特,而持身尤敬慎。太宗尝命本牛录护军为之守门,赐豹尾枪二,以亲军二十人为卫。其葬,以本牛录八户守冢。是年十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墓道。(摘自《清史•列传十三》) 

译文
    扬古利,世代居住在珲春。父亲名叫郎柱,是库尔喀部长,率先归附太祖努尔哈赤,经常有往来,太祖待他甚厚,命扬古利入朝侍奉。郎柱被部落人杀害,他的妻子背着襁褓中的幼子纳穆泰,佩刀带弓,左右射箭,夺门而逃,带领族人来归顺。部族人不久也归附太祖。扬古利亲手杀了杀父者,时年刚十四岁,太祖很是诧异。一天比一天信任他,把女儿嫁给他,称为“额驸”。 
    天命四年,明朝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打界凡,大贝勒代善等率军抵御他。我军驻扎在吉林崖,明军驻扎在萨尔浒山,两军相距很近,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攻敌,攻破明军,杜松等人都战死。这晚,明总兵马林率军抵达,扎营在尚间崖。第二天一早,调兵去攻打,太祖命受伤者不要去,扬古利裹好伤口,绑住手腕,率领十牛录兵从高处冲击,马林的军队大败。七月,攻打铁岭,遇到蒙古贝勒介赛兵,打败他他,于是捕获介赛。六年三月,跟从太祖攻打沈阳,敌方壕深堑坚,众人感到困难。扬古利拔出战刀指挥本旗士兵最先登城,夺取敌人留下的用来阻挡军队的竹签,于是攻下沈阳。 
    十二月,太宗亲自讨伐朝鲜,扬古利跟从。这月丁未日,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攻击敌军,正值下雪,天色阴晦,敌军布阵于山下,发兵进攻,战线从山麓一直连到山巅,多铎吹奏号角,呼唤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正要奔赴,朝鲜败兵埋伏在崖侧,偷偷发射鸟枪,击中扬古利,扬古利受了重伤,于是死了,时年六十六岁。第二天,多铎率兵逼近敌营,朝鲜兵已连夜逃遁,多铎带了扬古利的尸体回来。太宗亲自去哭奠,赐下御用冠服来出殡。灵柩回朝,太宗于郊外迎接,下令让他陪葬福陵。下葬之日,太宗又亲往祭奠。 
    扬古利起初事奉太祖,只要在行伍中,他总是最先破敌,冲锋陷阵挫敌锐气,所向无敌。太宗下令不准他上前线,但他只要一遇到敌人就忘却安危,奋发作战不能停止,行军四十多年,大小战役百多次,功勋卓著,但对自身言行却特别恭敬谨慎。太宗曾命令本牛录护军为他守门,赐他豹尾枪二杆,把亲军二十人作为他的护卫。他下葬后,用不着本牛录八户为他守冢。这年十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于墓道。(译者:尹瑞文) 

《清史稿·扬古利传》    

猜你喜欢

  • 抚今痛昔

    见“抚今悼昔”。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感惠忘仇,~。”

  • 归仁

    【介绍】:唐末五代诗僧。生卒年、籍贯不详。嗣抚州疏山匡仁。曾居洛阳灵泉寺。与沈彬有唱酬。罗隐卒,作诗悼之。能诗,推崇贾岛,自称“日日为诗苦”。今传均为五、七言律诗。《全唐诗》存诗六首。事迹见其诗及《景德传灯录》卷二〇。

  • 南越武王城

    又名越城。在今广东广州市内。《史记南越列传》: 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死后,即由龙川令赵佗代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书地理志》 南海郡番禺: “尉佗都”。越王宫即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市文化局内。

  • 移赉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汉语音译,“移赉”意为“三”,“勃极烈”为“官长”之意,合为“第三位重臣”。因在勃极烈系列中位次于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故名。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天辅五年(1121)六月又增设此官预政,以完颜宗翰为之。天会十年(1132),金太宗调整诸勃极烈,完翰调任国论右勃极烈。未再有补任此职者。天眷元年颁行汉化官制后废止。

  • 曾钊

    1821—1854 清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字敏修,号冕士。道光拔贡,任合浦县教谕,调钦州学正。笃学好古,研求经义文字及训诂,著述宏富,计有《周易虞氏义笺》、《周易注疏小笺》、《诗说》、《诗毛郑异同辨》、《考异》、《音读》、《虞书命义和章解》、《论语述解》、《读书杂

  • 纽克让

    【介绍】: 元介休人。初为岳州、武昌二郡推官,用法平恕,后守龙阳郡,多善政,以宣慰副使致仕。 【纽克让作品 ==>】 

  • 思贾傅

    同“汉文思贾傅”。宋阮秀实《酹江月.庄王漕六十九》词:“固是守约堂间,鲂斋亭下,要种归来柳。只恐夜深思贾傅,便有锋车迎候。”

  • 湘溪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宋《咸淳临安志》 卷36新城县: 湘溪 “源出新妇洞,至张涧与大溪水(葛溪) 合”。

  • 头竹

    村名。在海南省儋州市东部。属兰洋镇。人口 1090。相传清宣统年间,林氏自美号村(今已辟为胶园)迁此,因村四周长满篱竹头,便命村名“竹头”。村民大部分讲临高话,临高话称“竹头”为“头竹”,故名。产稻、甘蔗,营造丰产小叶桉林300多亩。有公路通那乌公路。

  • 《因树屋书影》卷二:新建徐世溥曰:癸酉以后,天下文治向盛。

    若赵高邑、顾无锡、邹吉水、海琼州之道德丰节,袁嘉兴之穷理,焦秣陵之博物,董华亭之书画,徐上海、利西士之历法,汤临川之词曲,李奉祀之本草,赵隐君之字学;下而时氏之陶,顾氏之冶,方氏、程氏之墨,陆氏攻玉,何氏刻印,皆可与古作者同敝天壤。而万历五十年无诗;鉴[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