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忍波
傈僳族音节文字的创造者。云南维西人。傈僳族。年轻时在家务农,并从事宗教活动,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威信。24岁开始致力于创造、推广※傈僳族音节文字。共造字900多个,并编写《识字课本》在傈僳族聚居村寨推广。解放前夕,已有千余人掌握此种文字,并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他还用傈僳族音节文字写《哇忍波自传》、《傈僳故事书》、《傈僳祭天神经》等30多种书稿。解放后曾任叶枝乡农会主席。
傈僳族音节文字的创造者。云南维西人。傈僳族。年轻时在家务农,并从事宗教活动,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威信。24岁开始致力于创造、推广※傈僳族音节文字。共造字900多个,并编写《识字课本》在傈僳族聚居村寨推广。解放前夕,已有千余人掌握此种文字,并运用于生产生活之中。他还用傈僳族音节文字写《哇忍波自传》、《傈僳故事书》、《傈僳祭天神经》等30多种书稿。解放后曾任叶枝乡农会主席。
汉代台名。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修建。《三辅黄图》卷五:“在长安城中北阙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武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检索柏梁台 ==>】 古籍全文检索:柏梁台 全站站内检索:柏梁台
【生卒】:?—534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安定王拓跋休子。孝庄帝初除宗正少卿,封东莱王,除南相州刺史。孝庄帝杀尔朱荣,加武卫将军兼侍中。节闵帝时,以本官行青州事。属土民人起事,贵平据城固守,援军至,杀起事首领崔祖螭等。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武
1618—1652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颖毅亲王萨哈璘次子。崇德八年(1643),坐兄阿达礼谋立睿亲王多尔衮罪,黜宗室为庶人。顺治元年(1644)十一月,复宗室,封多罗贝勒。二年,以平南大将军出镇南京。分兵剿抚两浙,击败明鲁王朱以海属部马士英军。征明唐王朱聿键所置总督何腾蛟等于湖广。三年,军抵武昌,歼明总兵马进忠、王进才军于临湘。兵临岳州,驰援荆州。分军追李自成义军余部
字仲文,又字丑瓌。秀林堂弟。孝文帝时,为治书侍御史。穆泰据代都谋反,焕受命先驱至代,破泰谋。宣武帝时,位至平西将军。数率军作战,与都督元丽共击败吕苟儿军,还京,遇疾卒,年四十四。(,参见《北史》) 【介绍】: 北魏赵郡平棘人,字仲文,小字醜瓌。李秀林从弟。少
集镇名。在安徽省凤阳县中部,濠河东岸。亮岗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000。相传五代周世宗柴荣率兵经此遭雨,晾盔甲于岗上,故名晾甲岗,后谐音简为今名。有石英、石粉、砖瓦、粮食加工等厂。有公路通府城、韭山洞。
官名。见“尚书右选郎中”。
字元节,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桓帝时为东部督邮,曾劾奏宦官侯览,由此而结仇。党锢祸起,他亡命各地,所至之处不惜破家相容,被诛者数十家。黄巾起义后,党禁解,还乡不仕,献帝时征为卫尉。年八十四卒。为名士“八及”之一。 【张俭作品 ==>】
主谓 比喻平庸无才而占据要位。《资治通鉴唐纪则天后圣历二年》:“内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胡三省注:《朝野佥载》曰:“王及善才行庸猥,风神钝浊,为内史时,人号为‘~’。”△贬义。多用以写无才能而居高位。→鸡栖凤巢 ↔拔犀擢象
一名牛戍驿。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北二十二里。民国初置县佐于此。
宋鄂州江夏人。第进士。累官侍御史、比部员外郎。博学能文,以德行称。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