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后汉书·梁统列传·梁统传》

《后汉书·梁统列传·梁统传》


后汉书
原文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更始二年,拜酒泉太守。会更始败,赤眉入长安,统与窦融及诸郡守起兵保境,谋共立帅。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遂共推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统为武威大守。
    性刚毅而好法律。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乃上疏曰:“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无取于劝,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法。高帝受命诛暴,平荡天下,约令定律,诚得其宜。文帝宽惠柔克,遭世康平,惟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武帝值中国隆盛,财力有余,征伐远方,军役数兴,豪桀犯禁,奸吏弄法,故重首匿①之科,著知从②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宣帝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至哀、平继体,而即位日浅,听断尚寡,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律,数年之间,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民心。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诚不宜因循季末衰微之轨。”
    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今所定,不宜开可。帝令尚书问状,统对曰:“闻圣帝明王,制立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诛四凶。孔子曰:‘刑罚不衷,则人无所厝手足。’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③益少。至初元,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是时以天下无难,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势,犹至于此,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议上,遂寝不报。
    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统在郡亦有治迹,吏人畏爱之。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首匿:谓主谋藏匿罪犯。②知从:即“知纵”,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
③断狱:审理和判决的案件。

译文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更始二年(24),授职酒泉太守。更始失败后,赤眉军进入长安,梁统与窦融以及各郡守起兵保卫本境,大家商议要立一个统帅。开始按位次排列,大家推选梁统,梁统坚决推辞道:“从前陈婴不肯做王,因为老母在世。现在我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少,的确不能胜任。”于是大家选窦融做河西大将军,以统做武威太守。梁统性格刚毅,喜好法律。 
    开始在州郡做官。梁统在朝廷,多次上奏对国家有利的事。他认为法令太轻,坏人就会增多,应该加重刑罚,遵照旧典办事。于是上疏道:“臣下见过元、哀二帝轻判特殊的刑罚,处理一百二十三件事,亲手杀人的减死刑一等,从此以后,立下了标准,所以人们轻易犯法,官吏随便杀人。“臣下听说立君的道理,以仁义为主,仁者才能爱护人民,义者政治才能得到治理,爱人民就应除去残暴,整理政治就应除去叛乱。刑罚在于适中,不能太轻,因此五帝有流、殛、放、杀等办法,三王有大辟、刻肌肤等做法。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又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汉高帝受天命诛暴秦,平定天下,约法三章,的确十分恰当。汉文帝主张宽惠,以柔克刚,处在太平之世,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别的都依旧章办事。汉武帝时正是中国强盛之时,财力有余,征伐远方,调兵多次,一些豪杰违犯禁令,奸吏钻法律的空子,所以对首犯及窝藏犯极其重视,对胁从者也应法办,用来破除朋党,惩罚隐匿不报之人。汉宣帝聪明正直,统治天下,臣下按法办事,没有错误,照先典办事,天下得到治理。到了哀帝、平帝继位,时间不长,办案不多,丞相王嘉随便改动先帝的旧法,几年之内,出了百多件事,有的不近情理,有的不能满足民心。现在我把一些对政体有害的地方陈述在左边:“臣下想到陛下品德高尚,权宜时势,拨乱反正,功劳超过文王武王,品德与高皇帝相通,不应按照末代衰微的轨迹行事。 
    事情下达到三公、廷尉那里,大家认为严刑峻法,不是明王当前的急务,旧法施行日久,不是一个早晨改得好的。梁统所提,不宜采纳。皇帝命令尚书问明情况,梁统回答说:“我听说圣帝明王,设制刑罚,因此就是在尧舜盛世,也有诛除四个凶恶之人的事。’孔子说:“刑罚不适当,百姓则不知怎样去做。’中的意思就是说不轻不重。《春秋》中的惩罚,并不回避亲戚,主要是为了防备祸患制止混乱,保全安定黎民百姓,难道没有仁爱恩泽,重视断绝凶狠残暴者之路吗?自从汉高祖立国以来,直到汉宣帝时期,君王英明臣下忠诚,谋略深远广博,却仍然因循过去的典章,不轻易改革,天下得到治理,案件越来越少。到初元、建平年间,减少的刑罚达到一百多条,而盗贼逐渐增多,一年之中以万计。那时因天下没有灾难,百姓安宁平静,而叛乱者的气势尚且到了这种程度,这都是因为刑罚不适当,使愚蠢之人轻易犯法造成的。由此可见,减轻刑罚的举动,反而会产生大的祸患;对坏人施加恩惠,反而会伤害善良的人。”奏议呈上,上边扣住,没有给以回答。 
后来梁统又出任九江太守,定封为陵乡侯。梁统在郡也有治理的功绩,官吏百姓都畏爱他。后死在官位。 



猜你喜欢

  • 胡楚宾

    宣州秋浦(今安徽贵池)人。饮酒半酣后操笔,文如泉涌。任右史、崇贤馆直学士时卒。(190中/5011,参见《新唐书》) 【介绍】: 唐秋浦人。属文敏速,每饮半酣而后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饮之,文成辄赐。楚宾终日酣宴,家无所藏,费尽复入待诏,得赐又出。然性慎密

  • 伊尹

    商初大臣。名挚,又称伊挚,殷墟甲骨文中或简称伊。相传曾为有莘氏媵臣,入商辅佐成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称为阿衡或保衡。汤死后,其子太丁未立而卒,他先后辅立太丁弟外丙、仲壬。仲壬死后,复辅立太丁子太甲。太甲即位,不遵汤法,乃放之于桐,摄政。太甲居桐三年,悔

  • 袁宏道自北京起程赴吴县知县任,作《出燕别大哥、三哥》等诗。

    汤显祖有诗《乙未计逡,二月六日同吴令袁中郎出关,怀王衷白石浦董思白》。宏道壬辰(1592)举进士,乙未(1595)始谒选赴官。清褚人获《坚瓠壬集》卷二《雷震谯楼》:“万历乙未三月廿九日,雷震阊门谯楼西南螭首,劈碎柱石。适是日,吴邑侯袁中郎宏道上任。先是,民间谣曰:

  • 何道生授九江知府。

    据法式善《朝议大夫宁夏知府何君墓表》(《碑传集补》卷二二)。

  • 李鄠

    唐人。武宗会昌中,官侍御史,使盐、夏诸州招定党项,无功。懿宗咸通元年,官安南都护。南诏来犯,陷播州,鄠复取之。南诏复来犯,攻交趾,陷之。鄠奔武州。诏贬儋州司户。

  • 库车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库车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库车。衙署有章京2员、笔帖式2员、委笔帖式8员,分管印房、粮饷、军台诸事。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同治三年(1864),因被起义军攻杀,位缺。光绪十年(1884)裁。

  • 四望关

    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五通桥。《清一统志·嘉定府》:四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民国时属犍为县,有县佐驻此。

  • 槐疏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厅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厅,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仲文后为东阳,愈愤怨,

  • 公平正直

    处事公平,居心正直。《初刻拍案惊奇.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原来那吴太守是闽中的一个名家,为人公平正直,不受那有‘贝’字的财,只爱那无‘贝’字的才。”《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玉皇说我在阳世为人公平正直……正要补我做个太子太师。” 并列 处事公平,居心正直。

  • 辨鲁鱼

    源见“鲁鱼亥豕”。谓分辨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唐刘禹锡《秋萤引》:“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