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巴
【源】 系自嬴姓,见《潜夫论》(5,63)。
【源】 系自嬴姓,见《潜夫论》(5,63)。
北魏改桓道县置,为南安郡治。治所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三台乡。隋初改名武阳县。
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以北的勐蚌。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雍正四年 (1726) 设掌寨。
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连动 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北史
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水经· 潍水注》: “潍水又北径平昌故城 (在今诸城市西北)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又东北注于潍。” 《元和志》 卷 11 引《三齐记》 曰: “昔者堰浯水南入荆水,灌田数万顷。”
参见“上计掾”。官名,汉置。汉初每年终郡国要向朝廷汇报本郡本国的人口、钱粮、赋税、垦田、盗贼等情况,这汇报情况的本子叫“计簿”,送计簿的官吏称“上计吏”,主汇报者称“主计吏”。起初由国王郡守亲送计簿到京城,向皇上或三公汇报,后改由郡丞、王国长吏代行汇报,其随从者有郡掾郡史,合称掾史,这随从上计簿汇报的掾史,就称上计掾史。这是临时性的职事,其本职事还是郡掾史之职事。参看“上计吏”条。
①西汉置,为西河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东汉末废。②南朝宋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阳东等市县境。南齐以后废。③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广阳县置,为平定军治。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金大定二年(1162)为平定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1912年复降平定州为平定县,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
借指结党谋反之人。唐张说《五君咏魏齐公元忠》: “入相廊庙静,出军沙漠霁。见深吕禄忧,举后陈平计。 ” ●《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产居南军……当是时, 诸吕用事权, 欲为乱。” 又见《齐悼惠王世家》: “高后崩。赵王吕
官名。西汉置,属左冯翊,为左都水长副贰,掌水利事务。官名,汉置,属左冯翊,佐左都水长掌池沼灌溉、保护河渠等。
宋福州连江人,字休谟,一作宗谟,号高斋。七岁能属文。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知漳浦县,有惠政。迁著作郎,入对,以正心任人为先,直而不讦。因忌者排挤,遂主管武夷冲祐观。起参议淮阃,未赴卒。有《易鉴》、《兵书订解》、《南唐余事》、《审是集》、《高斋文集》等。
即今湖北鄂州市东燕矶镇。清光绪 《武昌县志》 卷3 《乡坊》: “燕矶街,在县东三十里。北滨江,市廛百余户,与蕲邑巴镇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