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
原文
    王慧龙,自云太原晋阳人,司马德宗尚书仆射愉之孙,散骑侍郎缉之子也。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刘裕微时,愉不为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慧龙年十四,为沙门僧彬所匿。百余日,将慧龙过江,为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彷徨,得非王氏诸子乎?”僧彬曰:“贫道从师有年止西岸今暂欲定省还期无远此随吾受业者何至如君言。”既济,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荆州前治中习辟疆。时刺史魏咏之卒,辟疆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举兵,推慧龙为盟主,克日袭州城。而刘裕闻咏之卒,亦惧江陵有变,遣其弟道规为荆州,众遂不果。罗修将慧龙,又与僧彬北诣襄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鲁宗之资给慧龙,送渡江,遂自虎牢奔于姚兴。其自言也如此。泰常二年,姚泓灭,慧龙归国。太宗引见与言,慧龙请效力南讨。言终,俯而流涕,天子为之动容。谓日:“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资以众乎?”然亦未之用。后拜洛城镇将,配兵三千人镇金墉。既拜十余日,太宗崩。世祖初即位,成谓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见慧龙,日:“信王家儿也。”王氏世齄鼻,江东谓之齄王。慧龙鼻大,浩日:“真贵种矣。”数向诸公称其美。司徒长孙嵩闻之,不悦,言于世祖,以其叹服南人,则有讪鄙国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责之。浩免冠陈谢得释。 
    及鲁宗之子轨奔姚兴,后归国,云慧龙是王愉家竖僧彬所通生也。浩虽闻之,以女之故,成赞其族。慧龙由是不调。 

译文
    王慧龙,自称太原晋阳人,司马德宗的尚书仆射王愉的孙子,散骑常侍王缉的儿子.从小就聪明智慧,王愉认为他是众多孙子中的一条龙,所以取了这个名.起初,宋武帝刘裕卑微时,王愉对他不以礼相待;到了刘裕得志时,王愉全家被诛杀.当时慧龙年龄十四岁,被佛门和尚僧彬所隐藏.一百多天后,(僧彬)带着慧龙渡过长江,被守渡口的人怀疑,守渡口的人说:“你们行色匆匆,心神不定,恐怕是王家的子孙吧?”僧彬说:“我跟从师父学习多年,住在西岸,现在暂时想探望亲长,返回的期限不远.这是跟随我学习的徒弟,哪里至于像你们说的那样.”渡过长江以后,便西上江陵,依靠叔祖父王忱的旧吏荆州原中从事习辟疆.当时刺史魏咏之死了,习辟疆和江陵县令罗修、原别驾刘期公、当地人王腾等图谋起兵,推举王慧龙为盟主,约定日期偷袭州城.但是宋武帝刘裕听说咏之死了,也惧怕江陵有变故,派遣他的弟弟道规赴任荆州刺史,众人的密谋终于没有实现.罗修等人带着王慧龙,又和僧彬向北到了襄阳.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鲁宗之资助慧龙,送他渡过长江.于是从虎牢投奔姚兴.他自己也是这样说的. 
    泰常二年,姚泓被灭,王慧龙归附国家.太宗接见他,和他交谈,王慧龙请求效力向南征讨.说完话就俯身流泪,天子被他感动得动容.他对王慧龙说:“我将统一天下,席卷吴会地区,你心中有这样的打算.难道不能把人马资助给我吗?”但是毕竟没有任用他.后来被任用为珍兽洛城的将军,配给3000士兵守卫金墉.任职10多天后,太宗死了,世祖刚即位,大家都说南方人不宜委任军队的职务,于是停止以前所授的职务. 
    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听说王慧龙是王家的子嗣,就把女儿嫁给他.崔浩和他结姻亲后,到看见慧龙时,说:“的确是王家的儿子啊.”王家世代是酒糟鼻,江东人称他是“齄王”.王慧龙的鼻子大.崔浩说:“真正的贵种啊.”多次向众公卿称赞他的美,司徒长孙听到这个不高兴,就告诉世祖.因为他赞服南方人,就有讥笑讽刺本国风尚教化的意思.世祖十分恼怒,召来崔浩谴责他.崔浩脱帽谢罪才得以脱身.等到鲁宗之的儿子鲁轨投奔姚兴,后来归顺国家,说慧龙时王愉的家奴与僧彬私通所生.崔浩虽然听说这件事,因为儿女的缘故,帮助证明他的家族是王氏.慧龙因此未得升迁. 

《魏书·王慧龙传》    

猜你喜欢

  • 马迹镇

    北宋置,属岐山县。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元废。在湖南省衡山县西部。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迹桥,人口2500。昔传溪边石板上有马足迹,后在此建石拱桥,故名马迹桥,镇因桥名。1953年属衡山县第四区,1956年为马迹乡。1958年为五星公社,1959年属东湖公社,1961年析出为马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盛产油茶、楠竹。矿产有瓷土、钠长石、钾长石、铜、石英等。有

  • 瑶台

    晋 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瑶台”借指仙境或高天。唐 陈子昂《彩树歌》:“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唐 李群玉《失鹤》诗:“瑶台烟雾外,一去不回心。” 《淮南子.本经训

  • 姜肱

    【生卒】:97-173 字伯淮,彭城广戚(今安徽沛县)人。出身名族,以孝行著称。博通《五经》,兼明星纬,求学者多至三千人。屡有征辟,皆不应。 【生卒】:97—173 【介绍】: 东汉彭城广戚人,字伯淮。通《五经》,兼明星纬,征辟不就。桓帝使画工图其形状,以被掩面,工不得见

  • 耿南仲

    【生卒】:?—1129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

  • 玉兔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洪兴祖补注:“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晋 傅咸《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本指神

  • 青紫被体

    主谓 青紫,古代公卿的服饰。被,通“披”。穿上公卿的服饰,意谓显达。语本唐杜甫《夏夜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例]他~,非常荣耀。△贬义。用时往往含讽意。↔青鞋布袜 青衣小帽。也作“青紫被身”。

  • 龙溪山

    ①在今广东惠来县西。《隋书地理志》:海宁县“有龙溪山”。《元和志》卷34潮阳县:龙溪山“今名海宁岭,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 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北。《舆地纪胜》卷123贺州:龙溪山“在富川县北。距县五十里。旧在冯乘县东,龙溪之水出焉”。 ③在今贵州余庆县西北

  • 徐锟

    【生卒】:?—1842清汉军正蓝旗人。徐绩子。初任銮仪卫整仪尉。嘉庆间任浙江平阳协副将,从李长庚镇压蔡牵。旋擢直隶正定镇总兵,镇压河南李文成起事。官至福州将军。

  • 水枯石烂

    表示经历的时间久长,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郭沫若《女神.湘累》:“爱人呀,还不回来呀!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参见“海枯石烂”。 见“海枯石烂”。郭沫若《女神湘累》:“爱人呀,还不回来呀!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了!”

  • 罄竹难书

    罄,作动词,尽取之意。罄竹难书,形容劣迹之多,即使把所有的竹子都制成竹简,也写不完其罪恶。王莽末,隗嚣于甘肃通渭聚兵数千,自称上将军,起兵应汉反莽。他在讨伐王莽的檄文中说:“新都侯王莽,欺辱天地,违反道义和常理。他毒死皇帝,篡夺帝位,假托天命,伪造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