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宋史·史珪传》

《宋史·史珪传》


宋史
原文
    史珪,河南洛阳人,少以武勇隶军籍。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大剑都指挥使。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列肆无不侧目。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苟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自是珪不复敢言。
    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又曰:“与左赞善。”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九年,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
    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会江、淮民曲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
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师还,卒,年六十一。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选自《宋史·史珪传》(有删改)

译文

    史珪,河南洛阳人,青年时因有勇武获得军籍。宋太祖登上皇位,任命史珪为御马直队长,四次升职为马副军副督军头兼大剑督指挥使。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史珪广泛查访,史珪查访得到几件事奏报皇上,验证都是事实,从此信任他,后来史珪渐渐作威作福。有百姓卖给官府的货物价格太高,史珪告发他欺骗,应当法办,店铺没有不怨恨的。皇上听说这件事,因而下诏说:“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大概是知道小民唯利是图,不可都绳之以法。况且先前的法令,未曾申明。如果因此使人受刑,不合治理之道。要禁止他们用高价卖,应该明确告示,从今应市卖官物,如果有胡乱增加物价欺骗官钱的人,查寻得到实情,一并按律法论处,在诏令颁布以前犯法的,都不追究。”从此史珪不再敢上奏。
    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刑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颇为做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图除去梁梦升。史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一天,皇上说:“近来中央与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史珪急忙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递呈说:“好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继而又说:“授他左赞善”史珪因为诬陷不成,常常怏怏不乐。
九年史珪因泄漏宫廷秘密犯罪,出朝为光州刺史,光州饥荒,淮州、蔡州的百姓流亡,到光州境内,史珪不等上报,就开始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太平舆国初年,任命他为扬、楚等九州巡检使。
    四年,征伐太原,命令史珪与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攻城的北面。史珪跟随征伐幽州,因所领军队徘徊观望,责降授定武行军司马。几个月后,召为右行将军,领平州刺史。监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几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认为很便利。江、淮百姓曲谋首等几百人聚集做强盗,命令史珪率领龙猛骑兵五百人前去捕捉,全部抓获。六年,升为显州刺史、保州知州、静戎军知军。呈上沿边可以自行处理的事十五件,都被采纳。
    雍熙年间,史珪跟随曹彬征伐幽州为压阵部署,带领军队攻下涿州。军队会还,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史珪有智谋,喜欢用甜言蜜语小恩小惠取信于人,所以他到的地方人们不忍他离去。

《宋史·史珪传》    

猜你喜欢

  • 南京大理寺

    官署名。明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卿一人,右寺丞一人,司务一人,左、右寺正各一人,左、右评事各三人。隆庆三年(1569),革左、右评事各一人。品秩悉与北京同。无实际职掌。 【检索南京大理寺 ==>】 古籍全文检索:南京大理寺     全站站内检索:南京大理寺

  • 清孝贤纯皇后

    1699—1748清高宗孝贤纯皇后。蒙古族。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乾隆二年(1737)册为皇后,皇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毛绒制为荷包进皇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皇上甚重之。十三年(1748),从乾隆皇上东巡,还跸,三月皇后崩于德州舟次,皇上极为悲哀,兼程还京师,殡于长春宫,皇上服缟素十二日。后加谥号“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 桃林

    ①周武王灭商后,息武修文,把马放于华山之南,把牛放于桃林之野,以示永不再用兵。见《书·武成》。后因以“桃林”指停止战争。也用以咏牛。李峤《牛》:“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②指桃林塞。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参见“桃林塞”。

  • 伊兴额

    【生卒】:?——1861原名伊清阿。字松坪。姓何图哩。蒙古正白旗人,吉林驻防、道光中改隶满洲。咸丰三年(1853),自请从军,先后随琦善、胜保军与太平军作战,九洑洲、老湖坡诸役,皆大胜。赐号“额图浑巴图鲁”,历官至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加头品顶戴。曾督办河南军事。屡被胜保参劾革职。咸丰十年,被荐举办徐、宿团练。次年死于山东杨柳集之役。封骑都尉世职,谥壮愍。【生卒】:1807—1861【介绍】:清蒙古正白

  • 东楚

    古地区名。“三楚”之一。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楚。《史记·货殖列传》 以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相当今江苏大部、安徽东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区。“三楚”之一。其地跨江逾淮,东至于海,约当于今江苏省除西北部外,安徽省东南部及浙江省北部地区。因位于全楚之东北,故名。

  •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北四十六里塔卧镇。旧址包括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省革命委员会等单位驻地。省委驻丁家院子,省革命委员会各部门驻雷家院子。附近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兵团司令部和随营学校、兵工厂、医院等。现房屋均保存完好。

  • 断道

    春秋晋地。即断梁城。故址在今山西沁县东南四十里虒亭岭村。《春秋》: 宣公十七年 (前592),“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或以为断道当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 古邑名。即“卷楚”。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沁县东南。《春秋》宣公十七年(前592年):“公会晋侯、

  • 张伯玉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张伯玉作品 ==>】 

  • 心灰意懒

    灰:寂灭,失望。懒:懒怠,消沉。心情失望,意志消沉。元.乔吉《玉交枝.闲适》曲:“陈抟睡足西华山,文王不到磻溪岸,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刘营将士苦战多时,忽听得主帅已逃,便心灰意懒,尽皆败走。”巴金《灭亡》八章:“这一

  • 钱逊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谦伯。性至孝,母病,长期侍汤药不怠。洪武末,以荐授宁夏水利提举。迁孟津知县,改弋阳。状貌魁梧,所至尽心民事。有《谦斋集》。 【钱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