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
西汉置。因蕲水为名。治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西北。属江夏郡。三国魏为蕲春郡治。西晋属弋阳郡。东晋孝武帝改为蕲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齐昌县复置。治今蕲春县北。隋、唐、宋为蕲春郡、蕲州治。南宋景定四年(1263)移治今蕲春县西南蕲州镇。元为蕲州路、蕲州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省入蕲州。1912年废蕲州,改为蕲春县,1953年移治漕河镇,即今治。
【检索蕲春县 ==>】 古籍全文检索:蕲春县 全站站内检索:蕲春县
西汉置。因蕲水为名。治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西北。属江夏郡。三国魏为蕲春郡治。西晋属弋阳郡。东晋孝武帝改为蕲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齐昌县复置。治今蕲春县北。隋、唐、宋为蕲春郡、蕲州治。南宋景定四年(1263)移治今蕲春县西南蕲州镇。元为蕲州路、蕲州府治。明洪武九年(1376)省入蕲州。1912年废蕲州,改为蕲春县,1953年移治漕河镇,即今治。
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甘肃省临潭县境。后侨治庆州界。寻废。
明山东益都人,字仲学,号云坡。嘉靖二十二年进士,由知县擢兵科给事中。论劾无所畏避,既劾严嵩党仇鸾,复疏救尚书张经,被廷杖落职。隆庆元年起户科给事中,官至光禄寺卿,以母丧归。
比喻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汉书荀或传》: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参见:○深根固柢 见“深根固柢”。《后汉书荀彧传》:“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以制天下。”
唐睦州桐庐人,一说杭州钱塘人。章孝标子。僖宗乾符进士。后流落不知所终。工诗。尝创变体诗,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时人效之。
【生卒】:?—618 【介绍】: 隋末唐初河东汾阴人,移居兰州金城。隋末为金城府校尉,与子薛仁杲起兵,自号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大业十三年,于兰州称帝。次年,与唐军交战,败唐军,欲乘胜直趋长安,方行而病,未几卒。子仁杲立,谥举为武皇帝。未葬而
读音:Wūshílā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至清,则融为满族,世居札库木地方。《清通志·氏族略》作“乌什拉”,乃满八旗姓氏之一。
即“内帘官”。 【检索内帘 ==>】 古籍全文检索:内帘 全站站内检索:内帘
在今新疆且末县东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卡墙河有三源,“一源出阿里雅拉克”。
清代于畿辅地区拨给一般旗员之土地。系清初圈占故明皇亲、驸马、公、侯、伯、太监的田地及部分民人的田地。分布于直隶七府七十余州县,计地十三万零九百一十六顷余。设置庄田、牧场。清初属官田性质,禁止买卖,维持着一种农奴制的生产关系。雍正、乾隆之后,渐准旗内和越旗
并列 冬天暖和,夏天凉快。语本《荀子春秋谏》:“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例]这个地方气候~。※凊,不读作qng。△多用于感觉方面。也作“冬暖夏凉”、“冬暖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