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脯充饥
用屋漏之水沾过的乾肉来充饥。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谓脯沾屋漏之水有毒。故“漏脯充饥”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后患。《抱朴子.外篇.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鸩酒:毒酒。
见“漏脯救饥”。[例]无论多困难,也要想办法搞点粮食,不能饥不择食,~。
用屋漏之水沾过的乾肉来充饥。据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谓脯沾屋漏之水有毒。故“漏脯充饥”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后患。《抱朴子.外篇.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鸩酒:毒酒。
见“漏脯救饥”。[例]无论多困难,也要想办法搞点粮食,不能饥不择食,~。
开州(今河南濮阳)人。万历进士。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滥冒诸事。朝鲜再用兵,以郎中出理饷务。历山东副使、湖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所在有名声。光宗立,官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天启初,任兵部尚书。母丧归。卒赠少保,谥肃敏
官名,为酒官的泛称,秦汉皆置。掌酒。《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高后令朱虚候刘章为酒吏。”其后,历代沿置,名称有变化,至南齐,食官局始置酒吏一人,掌供奉御酒。见《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指朝廷多次征召选拔。《晋书.王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并列 三、七,屡次。征、辟,征召。形容朝廷多次召举布衣之士以授官职。语出《晋书王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①又名伏龙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太平御览》 卷48引 《豫章记》: 洪崖山,“按 《旧经》云,古老相传,昔有洪崖先生居此山上,故以为名”。又引梁载言 《十道志》: “豫章有铜山,山中有洪井,飞流悬注,其深无底是也。山有洪崖先生炼药之井,亦号洪崖山。”②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南。《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洪崖山 “相传为洪崖先生炼丹处,一名挂榜山”。③一名红牙山。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舆地纪胜》 卷11
在吉林省梨树县南部。面积229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十家堡,人口6690。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修铁路时此处有十户人家,故名。1956年设十家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2000年三家子镇并入。主产玉米、高粱、大豆。有农机修配、制砖等厂。京哈
官署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改诸司专勾司为诸司审计司,马步军专勾司为马步军审计司。掌诸司自宫禁朝廷下至斗食佐史等一切赋禄者之给受,以式法审其名数,批书粮料历以送粮料院。设监官、都主押官领之。下设主押官、前行、后行、贴司等吏人。各总领所置分差审计司或分差审
据《樊榭山房续集》卷五《舟泊昆陵,同吴长公游青山庄四首》。
即今广西合浦县北之南流江。《旧唐书·地理志》合浦县:“州界有瘴江, 名合浦江也。”《明史·地理志》 合浦:“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广西容县流入,径州,江口分为五,西南注于海。”
唐显庆元年(656)置,治悉唐,咸亨元年(670)徙治左封,均约在今四川黑水东南。天宝元年(742)改为归诚郡,辖境约当今四川黑水中游地区。乾元元年(758)复旧称。广德元年(763)后改为行州,后废。 【检索悉州 ==>】 古籍全文检索:悉州 全站站内检索:悉州
即“不刺”。 【检索㪍罗 ==>】 古籍全文检索:㪍罗 全站站内检索:㪍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