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叶兑,字良仲,宁海人》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


明史
原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①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②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译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
    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
    福建原和浙江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
    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略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    

猜你喜欢

  • 四库提要卷一四四:“《续夷坚志》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金元好问撰。

    ……是编盖续宋洪迈《夷坚志》而作,所纪皆金泰和、贞祐间神怪之事。”石严《续夷坚志跋》:“《续夷坚志》乃遗山先生当中原陆沉之时,皆耳闻目见之事,非若洪景卢演史寓言也,其劝善戒恶,不为无补。”

  • 戴表元始从方回游。

    戴表元《紫阳方使君文集序》:“戊戌、己亥间,来钱塘,始得熟从紫阳方使君游。”(《剡源文集》卷十一)

  • 牂柯县

    牂亦作䍧。隋置。治今贵州瓮安县境。唐永徽后废。隋唐时曾先后为牂州及牂柯郡治。 【检索牂柯县 ==>】 古籍全文检索:牂柯县     全站站内检索:牂柯县

  • 王离城

    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元和志》卷15沁水县:“古王离城在县东北五十里,秦时王离击赵所筑, 四面绝险。”

  • 丘行掩

    和幼子,高宗时任少府监。

  • 府场

    即今湖北洪湖市西北九十里府场镇。民国《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沔阳州 (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 南乡有 “府场”。

  • 许雪秋

    【生卒】:?—1911【介绍】:清广东海阳人,名梅。新加坡华侨富商家庭出身。因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于潮州招募工人,密谋起义,事泄而止。次年入同盟会,被任为中华国民军东江都督。武昌起义后,回广东组织南路进行军,攻克潮汕,旋为清降将吴祥达杀害。

  • 汉大学院

    官署名。西夏置,然不在西夏官制序列中。设博士。

  • 萨斯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萨斯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2千余。居住在泰耶尔人西南阿里山和五峰山一带山区,包括新竹县五峰乡大隘、花园、桃山等村;娥眉乡藤坪村;北埔乡内坪、大坪等村;苗栗县南庄乡蓬莱、东河、南江、西村,狮山等村;狮潭乡百寿村。新竹县五峰山乡大隘等村的萨斯特语已趋消亡,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的个别地方尚有成年人,甚至小孩正在使用。分大隘和东河两个方言:说大隘方言的人

  • 蚁斗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后因以“蚁斗”谓体虚心悸。李群玉《北风》:“蝶飞魂尚弱,蚁斗体犹虚。”②比喻无足轻重的争斗。元稹《竞渡》:“舍此皆蚁斗,竞舟何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