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杜牧在当时负有盛名,所以他的文集流传很快,在他卒后数年,皮日休为童子时,在乡校中

杜牧在当时负有盛名,所以他的文集流传很快,在他卒后数年,皮日休为童子时,在乡校中

(《全唐诗》卷二三皮日休《伤进士严子重诗序》)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始终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负,只得以空文自见。他兼擅诗文,而诗歌的造诣尤高,在晚唐独树一帜。杨慎《升庵诗话》卷五:“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一“杜牧诗”云:“杜牧之作诗,恐流于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僻,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方岳《深雪偶谈》所谓‘好为议论,大概出奇立异,以自见其长’也。如《赤壁》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题四皓庙》云:‘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乌江亭》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此皆不度时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其实非确论也。惟《桃花夫人庙》云:‘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以绿珠之死,形息夫人之不死,高下自见;而词语蕴藉,不显露讥讪,尤得风人之旨耳。皮日休《馆姓宫怀古》云:‘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亦是翻新,与牧之同一蹊径。”全祖望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读其诗、古文辞,感时愤世,殆与汉长沙太傅相上下。”(《鲒琦亭集外编》卷三十七《杜牧之论》)洪亮吉说:“有唐一代,诗文兼擅者,惟韩、柳、小杜三家。”(《北江诗话卷二》)此外,杜牧还会填词,又能书画。他曾作《八六子》词,见《尊前集》,全首九十字,为唐人中第一个作长调慢词者。杜牧所写的《张好好诗》,董其昌谓其“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杜牧又曾摹顾恺之所画维摩像,米芾称其“精采照人”(《画史》)。又牧之亦擅法书,叶奕苞云:“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金石补录》卷二二《唐杜牧张好好诗》条)所以杜牧可谓多才多艺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选杜牧诗十八首。《唐才子传》卷五有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樊川集》二十卷。《通志•艺文略》著录《樊川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外集》《别集》乃后人辑成,其中多有他人诗误人。《全唐诗》存诗八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六首。《旧唐书》卷一四七、《新唐书》卷一六六《杜佑传》

猜你喜欢

  • 臣忝居蕃任,乃诚匪懈,为政小大,必先启闻。

    纠剔群蛮,清夷境内,分留弟侄,并侍殿省。陛下聿遵先志,申以婚姻,童稚之目,猥荷齿召,荐女迁子,合门相送。事君之道,义尽于斯。臣羡之总录百揆,翼亮三世,年耆乞退,屡抗表疏,优旨绸缪,未垂顺许。臣亮管司喉舌,恪虔夙夜,恭谨一心,守死善道。此皆皇宋之宗臣,社稷之

  • 宋汶

    清江苏昆山人,字子弗,一字闲叔。善画竹,尤工书法,小楷、篆隶、狂草各臻其妙。亦能诗。

  • 西母蟠桃

    源见“王母蟠桃”。神话中的仙桃。美称珍味佳果。清黄遵宪《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西母蟠桃又绮筵。”

  • 陈昕

    【介绍】: 南朝梁义兴国山人,字君章。陈庆之子。七岁能骑射。十二随父入洛,还都诣鸿胪卿朱异。异问北国形势,昕聚土画地,指麾分别,异甚奇之。后为临川太守。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围历阳,为云骑将军,为景所擒。将用之,不许。说景仪同范桃棒归降,事泄,为景所害。时年

  • 缑岭调笙

    源见“王乔控鹤”。形容清雅脱俗。清 冯登府《祝英台近.题叶小鸾二王帖释文》词:“最怜缑岭调笙,月凉花淡,万一有彩鸾消息。” 【检索缑岭调笙 ==>】 古籍全文检索:缑岭调笙     全站站内检索:缑岭调笙

  • 张元庆

    元吉族人,嗣“真人”号,弘治中卒。

  • 佐饔得尝

    《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尝焉,佐斗者伤焉。”韦昭注:“饔,烹煎之官也。”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佐饔得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王子晋云:‘佐饔得尝,佐斗得伤。’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连动 帮助做饭而得以品尝美味。

  • 池阳

    池州的别名和雅称。唐杜牧《送人》诗:“明年未去池阳郡,更乞春时却重来。”《方舆胜览》卷16池州:“江右要冲,池阳重镇。”政和中,有范致明编《池阳记》。

  • 尹史

    官名,战国时赵置,掌天文星象。《后汉书·天文志中》:“兵起宫中,是其应。”注:“《李氏家书》曰:赵有尹史,见星生齿,龁毕大星,占有兵变。赵君曰:‘天下共一毕,知为何国也?’下史于狱。其后公子牙谋弑君,血书端门,如史所言。”

  • 秦封大夫

    源见“大夫松”。谓受恩知遇。唐 李涉《题五松驿》诗:“人生不得如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 【检索秦封大夫 ==>】 古籍全文检索:秦封大夫     全站站内检索:秦封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