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伯
【介绍】:
《全唐诗》卷104谓其为“中宗时弘文馆学士”,实则史无其人,乃赵彦昭之误。《全唐诗》载其诗3首,其中两首为赵彦昭诗,一首为李峤诗。
【介绍】:
《全唐诗》卷104谓其为“中宗时弘文馆学士”,实则史无其人,乃赵彦昭之误。《全唐诗》载其诗3首,其中两首为赵彦昭诗,一首为李峤诗。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普宁县置,为陵州治。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51:仁寿县“从文帝年号”。一说以仁寿宫为名。大业三年(607)为隆山郡治。唐武德元年(618)为陵州治,贞观元年(627)移治今仁寿县。天宝元年(742)为仁寿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陵州治。北宋熙宁五年(1072)为陵井监治,宣和四年(1122)为仙井监治。南宋隆兴元年(1163)为隆州治。元至元二
官名,汉置。三公官指太师、太傅、太保。《汉书·朱博传》:“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参看“三公”条。
书名。类书。南朝梁刘孝标奉安成王萧秀之命编撰。一百二十卷。约始于天监十年(511),成书于普通二年(521)以前。今佚。 【检索类苑 ==>】 古籍全文检索:类苑 全站站内检索:类苑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源洁。正统十三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劾户科官失职,忤权贵,逮下锦衣卫狱,被刑几死。后出为广东布政司参议,改山东,分守登莱。正孔子、孟子庙典,订伯鱼、子思墓名。致仕归卒,年六十六。 【唐澞作品 ==>】
北宋置,属金水县。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64怀安军:白艻镇“在金水县东北四十里”。《资治通鉴》: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唐兵伐蜀,前锋至利州,蜀将王宗勋等西走,“追及(王)宗弼于白艻”。即此。
599—649 即李世民。唐代皇帝。公元626—649年在位。李渊次子。隋末,随父起兵太原,领右军克长安(今陕西西安)。唐武德元年(618),为尚书令,封秦王。率军击平割据势力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开文学馆延揽人才。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旋即帝
读音:nán gōng【源】 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南公氏(6,21,60)。【人】 南公子,战国时人,著书30篇,言五行阴阳事(6,12,17,21)。南公揭,秦武王时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郑樵注云: “战国时有南公子,盖卫南公子之后。”系出姬姓。《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亦云: “卫后有南公氏。”
官名。初为詹事副贰官,协掌宫内庶务,战国秦太后、王后、太子诸宫皆设。秦、西汉沿置,秩从六百石。太后宫所置景帝以后改名少府丞,冠以太后所居宫名,皇后宫所置成帝时省,太子宫所置东汉省。魏、晋以来,唯置于太子东宫,管理詹事府内事务,掌文书,亦称“太子詹事丞”。魏、晋、南朝宋七品,梁四班,陈八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改七品,北齐从七品。北周不置。隋初复置,旋省。唐朝设少詹事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洋县人。幼时曾向巡按御史诉父冤,父因得释,以孝闻。崇祯三年中举人。授宁津知县。治政严明,累迁顺德知府。十五年清兵临城,拒守,力屈城破,与妻、子俱死。 【吉孔嘉作品 ==>】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贞观八年 (634) 属郎州,开元五年 (717) 复属南宁州。天宝后废。